“十二五”期间,滕州城乡大地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如火如荼,为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描绘出色彩斑斓的文化本色和幸福底色。文明城市创建、“四德”工程建设、“最美滕州人”选树、“家风家规家训”和“书香家庭”评选……犹如春雨润物,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市民的思想素质、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演绎着滕州这座历史文化古城发展的生动篇章。
“你看这画上的三个小娃娃多可爱、多乖巧。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从小多读书、做善事、爱劳动,好不好?”家住海上明月小区的市民张磊带着孩子在龙泉广场游玩时,总会说说掩映在绿树丛中公益广告牌上的一些小故事……不仅如此,在滕州的大街小巷、公园、广场、公交车厢,一幅幅内容丰富、趣味十足的“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公益广告随处可见。
“十二五”期间,滕州城乡大地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如火如荼,为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描绘出色彩斑斓的文化本色和幸福底色。文明城市创建、“四德”工程建设、“最美滕州人”选树、“家风家规家训”和“书香家庭”评选……犹如春雨润物,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市民的思想素质、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演绎着滕州这座历史文化古城发展的生动篇章。
吹响“创城”集结号
“文明城市”,是反映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的“金字招牌”,更是衡量一座城市核心竞争力和潜在发展力的重要标志。早在2013年3月,市委、市政府着眼于提高全民的文明素质和城市品位,开展了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核心的“七城同创”活动。几年来,“创城”这个词汇频频出现在报纸、电视、文件和街头巷尾的广告牌上,被誉为最动听的“流行词”。
最让人们感到振奋的是,在今年初北京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会上,滕州被评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一脚踏进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门槛”,取得了正式参评的“资格证”。作为参会的县级市政府的代表,市委副书记、市长远义彬还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会见。
滕州“创城”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滕州“创城”由此拉开了新的序幕。
吹响“创城”集结号,实施全民总动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专门成立了创城工作指挥部,先后制定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实施方案》、《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责任分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工作责任分工》等,将创建任务、创建目标层层分解细化,强化督查调度,一级对一级负责。各有关部门、镇街、单位都相应成立了“创城”工作机构,相互配合,齐抓联动,高效快捷。在此基础上,我市建立了网格化管理和问题台账清单制度,推行“条块结合”、“日常督查和集中督导”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形成了全市上下共奏“创城”大合唱的生动局面。
几年来,滕州“创城”工作“战役”一个接着一个地打,文明“亮点”一个接着一个“亮点”地涌现。广大市民从了解、到熟知、再到参与,进而成为“创城”的主力军。因为大家都明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事关滕州形象,事关滕州发展,事关滕州和谐,事关滕州未来。
身边“最美”凝大爱
滕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先贤辈出。“平民圣人”墨子、“百工祖师”鲁班犹如历史长河中的“双子星座”,千百年来一直成为这方土地的骄傲。兼爱思想的浸润,创新精神的传承,也让这里的人民打上了诚恳朴实、勤劳善良、创新进取、勇敢无畏的性格烙印。和平发展年代,滕州依然英雄辈出、群星闪耀:张鹏、刘洪坤、孙开秀、李长友、汪凯、丁发展……他们用年轻的生命和无私大爱,诠释着滕州这座城市的荣耀。
“善国爱星”和“最美人物”的大量涌现,源于滕州深厚的人文底蕴和道德传承。“十二五”期间,我市大力选树道德模范典型,精心培育城市精神,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积极引导全体市民崇善、尚真、求美,努力打造“上善滕州”城市品牌。
选树“最美滕州人”,用“身边的榜样”激励人、感召人、教育人。5年来,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市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四德”工程建设为重点,积极寻找、发现身边的凡人善举,连续举办了“道德模范”和“最美滕州人”评选活动,一大批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爱岗敬业、孝老爱亲、诚实守信、奉献大爱的道德模范人物和群体脱颖而出,成为全市的“道德标杆”和学习榜样。各镇街也把评选道德模范、道德榜样作为引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有效举措,积极培育典型、发现典型、树立典型。羊庄镇、南沙河镇等先后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最美羊庄人”、“最美南沙河人”评选活动,让“最美人物”成为践行道德的“活教材”。市直各部门、各单位也以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组织部、教育局、卫计局、文广新局、团市委等部门分别开展了最美教师、最美乡村医生、最美村官、最美乡贤、美德少年评选活动,通过选树和表彰一批助人为乐、自强自立、诚实守信、尽责奉献、尊老爱亲的典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年来,有6人入选“中国好人”榜,19人入选“山东好人”榜,2人被评为全省道德模范、25人被评为枣庄市道德模范。
选树身边典型,用“身边人”述说“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影响“身边人”、激励“身边人”,在全社会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在这些“最美身边人”的感召下,5年来,从城市到乡村,从工厂到学校,从机关到社区,一批批社会义工和志愿者队伍走进贫困群体、走进边远山区,开展扶贫济困、关爱送暖、捐资助学等公益行动,奉献点滴凝聚道德力量。目前,我市已打造了“雷锋车队”、“蓝丝带志愿者”、“媒瑰之约”爱心义工志愿者等志愿服务品牌十余个,建立志愿服务组织86个、志愿者服务队53支,招募志愿者32000余人,每年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近千次。
乡村劲吹文明风
东郭镇玉泉村,一个本不起眼的小村庄,近两年却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各地农村争相效仿的榜样。原来,这个村充分借鉴城市做法,对村庄管理实行物业模式,对生活垃圾实行分类,对生活生产污水实行净化,成为滕州“美丽乡村”建设的标杆。生活环境和居住环境的变化,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质量,也大大地促进了文明乡风的形成。“村庄变美了,人与人之间和气友善了,久而久之,讲究卫生、不出口成‘脏’就成了习惯,村里的风气也就更正了。”玉泉村村民夏金石朴实的语言道出了“乡村文明行动”上行下效的示范引导作用。
城乡建设同步推进,城市文明与农村文明建设相得益彰。“十二五”期间,我市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突破口,积极开展“乡村文明行动”,大力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努力打造文明和谐、生态环境优良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五年间,我市以“四德”建设为契机,大张旗鼓地评选道德模范、“好儿媳、好公婆、好邻居”,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评比,设立道德诚信“红黑榜”、善行义举榜,制定了村规民约,倡导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各镇街以环境整治为重点,大力推进改路、改水、改厕,切实推进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理设施建设;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推进道路组组通、农房改造,有效保护古建筑、自然历史风貌。以丰富群众精神生活为重点,完善村文化大院、图书室、综合活动室、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组织举办健身舞大赛、广场舞大赛、庄户剧团展演,积极推进法律、卫生、文化、科技“四下乡”活动,文化科技下乡,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美丽乡村”、“乡村文明行动”,推动精神文明共建共享。截至目前,全市建成“美丽乡村”868个。其中,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中涌现的“玉泉模式”、“欧庄特色”,被省文明办拍成电视纪录片向全省推广。
“四德”文化进万家
“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12月7日,在姜屯镇俞庄村文化广场,十余名妇女正随着《四德歌》优美动听的旋律,翩翩起舞,一股清韵之风扑面而来。
如今,在城市街头、乡村田野,唱“四德”歌曲、学“四德”规范、做“四德”标兵,已蔚然成风。“十二五”期间,我市因势利导针对城乡、行业、单位的不同特点,组织举办不同形式的活动,动员各级各部门和单位深入持久地开展“四德”工程建设,进而带动文明风气的养成。在机关,我市开展了“十佳勤廉标兵”、“十佳服务窗口”、“十佳服务标兵”等系列评选表彰活动,打造了阳光政务、效能兴税、民事为本等服务品牌。在企业,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开展了“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和“文明诚信企业”、“文明诚信工商户”等评选活动,建立了“诚信建设红黑榜”,大力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在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学校、进班级。在农村,广泛开展了“最美家庭”评选活动,在95%以上的村居建设了“四德”文化一条街,通过典型引领,真正让社会公德在全市农村唱响“田园好声音”。在社区,以文明快乐、邻里和睦、家庭和谐、环境优雅为主题,围绕同住一个社区,共建幸福家园,广泛开展了文明社区、文明楼院和社区文化节活动。同时,充分发挥“四德榜”弘扬道德、凝聚人心的作用,让“四德”飘进每个角落,实现村居全覆盖。目前,我市基本实现善行义举四德榜村居建榜率100%,上榜率80%以上;企事业单位建榜率50%以上,上榜率80%以上。
滕州古称“善国”,是“善文化”的发祥地,有着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源于此,我市围绕打造“善之地、文之邦”文化道德品牌,先后组织举办了“家风家教文化节”、“孝文化节”、“墨子故里上善滕州社区邻里节”等活动,评选出了一批优秀“家风家规家训”和“书香家庭”,建起了全国首家家教文化馆,开设了“孔子学堂”、“父母规学堂”,开办了以“做尚善有礼滕州人”为主题的《父母规》家教系列讲座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核心价值观专题报告会“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镇街、进社区等活动,倡导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以优良的家风、家教、家训、家规带动民风、市风,市民文明素质显著增强,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