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农民尽快增收?农民增收存在着哪些樊篱?作为以山区地为主的羊庄镇,这些问题一直是镇党委政府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羊庄镇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逐步冲破了农民增收的樊篱,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我们再也不用担心这里近300亩田地遭受干旱、水涝了。如今,这片土地田成块、渠相通、路相连,机械化耕作更加方便,这得益于镇里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2月3日,在王杭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现场,村党支部书记梁开安高兴地说。
王杭村发生的变化,是羊庄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结出的硕果。自2012年以来,该镇坚持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原则,先后在12个村实施了以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基本生产条件为重点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截至目前,已累计投资1200余万元,治理土地3.8万亩,整修道路78.6公里,建造桥涵362座,铺设节水管道15.2万米,让2万余名农民从中受益。
土城村是受益村之一。如今走进土城村外的项目区内,可以看到规整的土地上,阡陌纵横、沟渠交错,土壤肥沃。得益于良好的水浇条件,今年项目区内的小麦单产达到了520千克。
架起农民致富金桥
北台村是一个棉花种植专业村。该村于2007年成立富万家棉花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村庄发展棉花种植业。谈到加入合作社的好处,村民刁宗怀说:“在合作社的帮助下,今年我种了3亩棉花,由于管理技术跟得上,亩收入达到5000多块钱。合作社为俺架起了致富金桥。”
北台村村支部书记兼富万家棉花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刁忠龙说,自从合作社实行统一良种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四统一”服务后,激发了村民种植棉花的热情。目前,全村发展棉花种植面积1000亩,年收入500万元,社员发展到186人。
像富万家棉花专业合作社这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全镇共有6家,社员达到2000余人。这些合作社为社员提供农资、信息、产销等服务,让农民“抱团”闯市场。其中,大樱桃专业合作社积极发挥作用,投资20余万元建设了腰庄大樱桃销售市场,打造了“羊庄大樱桃”品牌。
解决资金制约瓶颈
12月1日,羊庄农商银行的工作人员来到孟庄村冬暖大棚,了解设施蔬菜产销情况,以及当地群众的贷款需求。该行准备发放支农贷款2800万元,用于支持当地设施农业发展。
实施农业产业化,资金短缺是樊篱之一。对此,该镇积极协调农商银行,为从事养殖和种植的农户发放小额贷款,解决资金制约瓶颈,催生了一个个特色专业村。
前沙冯村是一个养鸡专业村。为扶持养殖业发展,银行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为养鸡户分别发放了2万元的贷款。目前,全村蛋鸡养殖户发展到100多户,蛋鸡养殖总量达到8万只,人均收入实现7000多元;大计河村村民马洪彦准备投资建设养猪场,信贷员知道情况后,一次性向其发放贷款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