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坚持节约集约、高效用地原则,按照内涵增长和外延压缩的思路,千方百计提高建设用地使用效率,推进低效闲置项目用地二次及多次利用,走出了一条深化挖潜、盘活存量、立体发展、节约优先的用地路子。自2013年以来,全市盘活低效闲置用地2910.09亩,12家企业通过“腾鸟换凤”“零地招商”实现了项目落地。
深化内涵挖潜,盘活低效用地。我市紧盯内涵挖潜,严控外延扩张,由国土部门建立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数据库,对城镇建设用地中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的用地情况进行调查,为依法盘活处置闲置低效用地提供准确依据,并通过协商收回、协议置换、合作经营等形式,推进低效闲置用地二次及多次利用。去年以来,处置各类闲置用地517.05亩,收储破产企业国有存量土地680亩;将北大洋楼、环保局原址等区域列入盘活利用范围,新盘活低效闲置土地192.35亩。
建立专家论证制度,实现地尽其用。我市对用地超过100亩的工业建设项目,实行专家质询论证制度。由市经信局牵头,会同发改、国土、商务、环保、规划等部门组成专家队伍,对企业投资强度、用地规模、用地结构等进行分析计算,防止宽打窄用、用地粗放、假借项目圈占土地现象发生。其中,联想控股滕州化工基地建设项目用地1750亩,经专家组现场论证,利用老建设用地527.99亩、山岩裸地150亩,使“死地”真正“活”了起来。
创新管理模式,“腾鸟换凤”“零地招商”上项目。我市尝试政府推手、打包出售模式,将化解金融风险、推进项目整合重组有机结合,对企业不良资产进行整体打包,由市政府整体收购,根据招商引资项目情况进行分割出售,引导外商“零地”上项目,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2013年以来,仅滕州经济开发区就整合低效闲置用地项目13个,新安置项目12个,盘活土地992.7亩,盘活厂房42.4万平方米,吸引资金50.5亿元,新增产值60余亿元。我市还对少数建设进度慢、投资强度低、集约利用水平不高的企业,采取警示约谈、签订保证书、督导帮扶等方式,推动企业加大投资,加快发展。今年以来,已约谈纯英光电等5家企业,新增厂房面积8万多平方米。
“以亩产论英雄”,实现企业节约集约用地效益最大化。我市提高工业用地准入门槛,将科技含量、产出效益等控制性指标作为新上项目的刚性条件,通过健全税收分成、强化用地保障等措施,鼓励园区外的现有工业企业通过“拆企并企”“拆企入园”等方式抱团发展。2013年以来,亿元GDP占用建设用地从700亩降至521亩,工业项目亩均投资强度从200万元增至300万元以上,亩均税收从10万元增至15万元。

您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