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来自泰安的游客耿鑫在京沪高铁滕州东站下车后,用手机登录公众版的“天地图·滕州”公众服务系统,打开公交一栏,输入起点为京沪高铁滕州东站,终点为盈泰生态家园,即刻就规划出了距离最短、车流量最少的公交线路。“‘天地图·滕州’真是生活娱乐的好帮手,有了它到哪玩都变得很轻松。”耿鑫如是说。
“天地图·滕州”公众服务系统的上线运行,为广大用户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这只是数字滕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成果的一个展示。自2012年以来,我市坚持以“数字滕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为抓手,大力加强基础测绘,努力建好信息平台,着力推进应用创新。目前,“数字滕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数字滕州”地理框架是城市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平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委、市政府将数字城市建设提上了重要日程,全市上下对地理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2013年5月,数字滕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获得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实施,2015年10月项目顺利通过验收。该项目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国土资源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和以地控税管理信息系统、警用地理信息系统、智能公交、数字城管系统、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天地图·滕州七项应用示范系统及支撑环境和标准机制等方面。其中天地图·滕州应用系统已在今年1月上线运行,市民可通过该网站获取我市准确的地图信息。
数字城市建设需求是核心,应用是关键。在数字滕州建设过程中,我市着力抓好应用示范系统建设,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服务经济发展、加强社会治理、服务民生等方面选择适合的应用系统进行建设。作为新建应用系统的国土资源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了对国土业务“批、供、用、补、查”的网上监管,为国土资源管理决策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数据支持;以地控税管理信息系统试运行半年,共核查各类土地税源和宗地信息2260条,实现土地税增收1630余万元;天地图·滕州满足了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对基础地理信息的需求;在警用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城管系统、智能公交系统、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等已有的应用系统中,通过升级实现了与公共平台的对接,其中数字城管系统实现了监督指挥中心与各专业部门之间的信息同步共享,提高了办公效率和城市管理水平;智能公交系统提高了公共交通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与同期相比事故率下降约10%,正班正点率提高到98%。
随着“数字滕州”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完成和各项典型应用顺利运行,市民对数字城市的诸多构想正在逐步变为现实。目前,城管部门正在对原有的数字城管平台进行升级,计划打造涵盖市政、园林、环卫等城市管理全方位、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系统;住建部门组织实施的地下综合管网系统预计年底前可投入使用,此前已与国土部门签订共建共享协议。市人社、规划、旅服、教育等部门积极与市国土部门对接,计划利用数字滕州地理空间框架开发本部门的管理系统,实现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