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8时30分,虽然柳琴剧团正在进行演出前的准备,但姜屯镇谭庄村广场上早就聚集了闻讯而来的群众,他们拿着自家的板凳、马扎抢占有利地形等待演出开始。“我们早就听说要来演出,这不一大早就跑来了,这么精彩的节目不能错过。”村民刘玉华高兴地说。
10点整,演出正式开始。曲调优美的柳琴戏歌《要听还是拉魂腔》一开唱,台下的群众就报以热烈的掌声。紧接着柳琴选段《八珍汤—训子》、二胡独奏《奔驰在千里草原上》、柳琴小戏《暖水袋 痒痒挠》等节目轮番上演,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了文化盛宴。“节目真不孬,不知啥时还再来。”村民裴保亮在与看戏的群众交谈中流露出对演出的不舍。
与在谭庄村文化会演不同,龙泉街道新时代艺术团到东郭镇大绪村演出时,表演的传统剧目深受群众欢迎,村民自发集资2000元请剧团连续加演两场,演出结束后群众仍意犹未尽。
姜屯镇谭庄村和东郭镇大绪村是我市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送戏下乡文化惠民工程的一个缩影。今年,我市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传承优秀历史文化为主旨,明确“政府购买、市场运作、院团演出、农民受惠”和多种所有制、多种演出主体、多种演艺方式相结合的“送戏下乡”新思路,加大在组织、政策、资金上的扶持,全面摸底评优培强,加强指导提升质量,严格督导强化考核,确保送戏下乡不走过场,落到实处。截至9月,我市送戏下乡文化惠民工程已完成演出700余场,受益群众达40余万人次。
送戏下乡,选好剧团是关键。我市在对庄户剧团进行详细摸底、上门考察、现场核实、登记造册、备案管理的基础上,组织文艺调演,近50家庄户剧团依次参演,专业评委通过现场评审,结合各参演剧团上报的调查统计表以及前期实地调研等情况,认真进行综合评判,初步给予各庄户剧团A、B、C三个等级的评价认定,并报枣庄市审核批准,今年共有21家庄户剧团参加了文化惠民演出。
在惠民演出中,会经常看到演员刘震的身影,他惟妙惟肖、诙谐幽默的柳琴小戏表演经常赢得台下观众的叫好声。刘震深有感触地说:“为给农村群众送上一台好节目,我们前期加班加点对节目形式、内容认真揣摩、反复修改,哪怕是一个动作或者表情,都要反复练习几十遍,确保达到最佳效果。”正式演出前,市文广新局都对各剧团拟演出节目严格把关,内容以戏曲为主,适当穿插歌曲、舞蹈、器乐、相声、小品等艺术形式,以满足不同层次观众需求。
惠民演出中,跟踪督查、严格考核是保证“送戏下乡”工程的根本。日常考核中,我市成立送戏下乡演出督查组,根据各剧团上报的演出计划,随机进行现场督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避免管理漏洞,确保补贴资金切实用足、用好,庄户剧团演出真正惠民、利民。今年7月份,在枣庄市组织的“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电话调查中,我市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满意度比2013年同期提升了9.43个百分点,充分体现了群众对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