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双节”临近,水产品也随之进入销售旺季。9月22日,在大坞镇大刘庄村的润丰源水产养殖中心,负责人刘希河看着当前良好的销售形势,高兴得合不拢嘴:“今年夏季干旱少雨,有些鱼得了病,后来多亏了‘渔业通’软件,让俺及时联系到专家,才解决了这个大问题。”
刘希河所说的“渔业通”软件,实则是一款安装在手机上的APP。打开刘希河的手机,记者看到,这款应用软件上不仅有常见鱼病的预防知识,还有当前的渔业政策信息发布专栏,又能通过软件与专家及其他养殖户进行在线交流,功能非常齐全。
据市水产服务中心主任生兆普介绍,该软件是我市围绕发展现代渔业产业、实施渔业信息化平台建设的一部分。今年以来,为加快渔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化进程,提升渔业养殖生产的管理水平,市水产服务中心依托网络资源,打造“互联网+服务”的管理新模式,鼓励专家和技术指导员,通过手机端向用户提供渔事指导、渔情、病害测报、规范用药等信息,并将实际生产中的新方法、新模式、新技术通过管理平台逐级报送。目前,全市各渔业养殖场(户)的负责人均安装了“渔业通”软件,在线服务专家和渔业技术专家近30人,线上养殖户达到200余家。
随着“互联网+服务”管理模式的大范围应用,“互联网+销售”的新型营销体系也渐露雏形。滨湖镇明湖水产养殖基地负责人程明湖,便是依靠这种网络新模式,让水产品销售的路子越走越宽。
明湖水产养殖基地占地500余亩,主要以养殖黑鱼、草鱼为主。据程明湖介绍,以往每到过年过节等销售旺季,他都要去全国各地跑销售,虽然有积累的一些销售渠道和固定的客户群,但投入的精力大,很难开发出新市场。“现在好了,我将销售信息挂在专门的交易网站上,客户会主动跑上门来。”程明湖说。据他粗略计算,目前,他有80%的生意在网上进行,产品也打入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年产值达40余万元。
“实施‘互联网+销售”的渔业营销模式,是一次较为创新的尝试,目前还有一些需要完善和规范的地方。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加快渔业网络信息平台建设,拓展更多资源和途径,让养殖户在传统渔业转型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生兆普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