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马铃薯是俺的宝贝,得好好地侍弄,等丰收了一定能卖个好价钱。”9月22日,正在田地里干农活的姜屯镇白庄村村民孔庆科说:“现在镇里都种马铃薯,俺也种了10亩地马铃薯。你可别小瞧它们,仅这一项每年就可增收近8000元,特别让人有干劲!”
姜屯镇马铃薯产业化蓬勃发展,正是我市加快农业农村改革,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向广度和深度进军,进一步拉长了农业产业链条,增加了农业附加值,使农业的整体效益得到显著提高。市委、市政府多次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和发展意见,明确扶持粮食、蔬菜畜牧渔业、林果花卉等主导产业,确保人力、物力、财力、智力保障。明确市、镇、村三级要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建设指导方案,通过技术培训、物化补贴、财政资金扶持等形式给予支持。市财政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用于以奖代补,同时还优先安排各类农业项目,进一步整合项目资金,推动专业示范村镇做大做强,有效凸显了地方农业特色,壮大了农民增收渠道。
与以马铃薯为主导优势产业的姜屯镇不同,大坞镇位于城区西部,早在上世纪20年代初就已经广泛种植毛芋头,群众已普遍掌握种植技术。而今,毛芋头已成为大坞镇产业化经营的特色农产品,全年种植面积达到3.8万亩,产值达1.6亿元,全镇有0.77万户从事毛芋头生产。据该镇负责人介绍:“我们镇自实施农业结构调整战略以来,就全面推进毛芋头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随着毛芋头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其作为主导产业的地位也日益突出,现在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目前,仅毛芋头一项,每年就可为全镇农民人均增加收入近7000元。”
小麦一直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小麦经济潜力巨大。论起对此潜力的挖掘,我市级索镇显然走在了前列。该镇是农业部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现代农业粮食整建制高产创建项目核心示范区,全镇31%以上的农户从事小麦良种生产。小麦良种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直接提高了农民收入,而且为各类中介营销服务组织提供了发展平台。目前,该镇依托良种产业已发展农民参与其中的社会化服务组织23家。阳光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龙振存告诉记者:“仅我们一家合作社,为大家提供土地全托、半托等服务,每年的服务作业面积就有2.4万亩。”
在东郭镇,蔬菜种植已成为当地农业的一大支柱产业。作为我市蔬菜主产区,东郭镇蔬菜种植面积连年提高,达到6.8万亩,其中标准化种植面积3.8万亩。蔬菜种植、生产经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68个,注册了“莲青山”、“老龙沟”等农产品商标,品牌影响力逐步增大,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增收效果显著。对此,罗庄村村民王秀莲深有感触:“以前小打小闹种蔬菜,根本卖不了多少钱,现在镇里鼓励走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的路子,让俺的收入提高了很多。”
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了新的发展,目前,东郭镇蔬菜种植作为主导产业的经济总收入、从业农户数、种植户入社比重均逐年提高,镇农民人均纯收入更是达到1497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