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滕城,空气清新,景色宜人。站在高处俯瞰整个城区,呈现在眼前的是城在绿中、绿在人中、人在画中的和谐美景;聚焦细微处,宽敞整洁的主干道路两侧郁郁葱葱,游园广场内,用鹅卵石铺设的林间小道蜿蜒通幽,别具匠心的景观小品、错落摆放着的座椅石凳,组合成了一幅幅别致优雅的美丽画卷……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也是梦想和希望的代名词,更是一座城市未来发展的走向。为打造分布均衡、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景观优美、环境舒畅、安全宜人的城市,我市于2012年提出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三年来,我市立足提升品质、惠及民生,坚持以创促建、以创促管,每年城市新增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新增成片造林4万亩以上。城市内涵品质大幅提升,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园在城中,城在园中”的城市魅力日益显现。
建好城之绿脉 科学规划 拉开格局
城市绿化,规划先行。编制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是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一项硬性指标,也是我市今后一个时期城市绿化建设发展的目标和依据。
规划伊始,我市聘请专家高起点编制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修编完成新的绿地系统规划(2014—2020),明确了近期、中期和远期规划目标,立足以水为魂、水绿结合、水城互动,构建“一心一环、一山三廊、五脉七楔”的绿化新格局,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道路、水系为生态廊道,周边镇、村落组团为绿色基质,覆盖市域、城乡一体的绿地景观系统。同时,编制完善了水系水网、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湿地保护与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防震避险等专项规划。
在园林景观设计上,我市坚持把“绿”和“美”的理念贯穿园林城市建设全过程,目前,园林绿化综合评价值为8.93;现有植被资源208科、990种,本地木本植物指数达0.84,城市园林绿地乔灌木覆盖率达63.12%。
在高起点规划的基础上,我市严格绿线管控,出台了加强园林绿化建设管理、规范园林绿化行政审批、实行城市绿线管制和绿色图章制度等规范性文件,严格建设项目审批、验收“绿色图章”和“一票否决”制度,保证各类工程与园林绿化同步设计、同步审批、同步建设、同步验收。
铺就城之底色 精品工程 全线推进
在翔宇经典小区西侧,原来裸露的土地已披上了绿装,广大市民又多了一处休闲场所。工程施工负责人陈允冲指着施工现场说:“这里原来杂草丛生,建筑垃圾成堆,恶臭味冲天。我们对该区域清运垃圾,整理地形,设计施工图纸,栽植大量苗木,铺设人行步道,满足了市民休闲锻炼的需求。”
为改善城区环境,我市先后实施了空闲地、角边地、交叉路口等成片地块园林绿化,建设了三角花园、兼爱园、万春游园、荆庄游园等50余处街头游园。
在水系绿化中,我市发挥自然禀赋优势,对荆河、小清河两大水系进行绿化综合治理,形成以河为轴、贯穿城区的绿色生态长廊。实施80余个道路绿化项目,形成了风格多样、各具特色的城市道路绿化。
公园广场是展示城市魅力的靓丽名片。我市改造提升荆河公园,新建北辛植物园、龙泉植物园,规划建设铁西公园。杏坛公园因“政府舍弃黄金地段近5亿元的土地收益,不建楼盘建公园”而成为广大市民口口相传的一段佳话,为市民拓展了休闲健身的空间。广场建设与园林绿化紧密结合,建设了龙泉广场、火车站广场、政务中心广场、高铁东站广场,达到广场功能、绿化景观相得益彰的效果。除此之外,推动庭院绿化,省、市级花园式单位、小区达96个,公共设施绿地达标率达97.46%。
提升城之品质 民生为本 完善功能
市政务服务中心林荫停车场启用后,停放在此处的汽车,有了天然“遮阳伞”的庇护。“每到夏季,看到我的车在太阳下暴晒很心疼,如今有了林荫停车场,这些树木不仅为我的车遮挡阳光,还能为城市增添一抹绿色。”在附近单位上班的市民孙薇说。
林荫停车场的建设只是注重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一项举措。我市连续三年实施道路“畅通工程”,新建改造53条道路,完成36条背街小巷整治改造。绿化美化亮化与道路管网同步推进、同步延伸。城市道路完好率达到96.6%,城市道路照明装饰率100%,主次干道亮灯率98.9%以上。
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人居环境。我市先后实施30余个区域棚户区改造工程,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达20439户。1000辆公共自行车亮相滕州后,带动市民绿色出行。110余条主次道路推进道路机械深度保洁工程,主干道、公共广场等区域机械化保洁率达80%。同时,加强生态建设,118家水污染企业实施限期治理,实现达标排放。城市年空气污染指数小于或等于100的天数平均达到285天,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5.34分贝。
三年创园路,一曲奋进歌。世代居住在古滕善国这片沃土上的滕州人,乘着国家园林城市创建的东风,以孜孜不倦的追求,用心建设着这座“绿之城、水之乡、文之邦”,为实现心中的绿色梦、生态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