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是一座城市生机与活力的象征。
时值盛夏,穿行在绿树成荫、鲜花簇拥的龙泉大道上,映入眼帘的或绿草如茵,或花团锦簇;漫步在苍翠碧绿、曲径通幽的秀美荆河岸边,一步一画,十步一景,令人心旷神怡。
随着我市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市”工作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市民深切感受到,绿色,已成为善国大地的主色调,一个生机盎然、活力四射的滕州城,逐渐呈现在人们面前……
有数据为证:今年以来,全市新增成片造林面积4.2万亩,完成上级下达任务的105%,新建农田林网面积4.2万亩,新发展花卉苗木面积8000亩……
科学谋划 十项工程齐头并进
“124610”,简简单单的6个数字,却勾勒出了整座城市的绿化蓝图:围绕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市”这个中心,全市上下紧紧抓住改善生态、林农增收两条主线,强化作风建设、创新工作机制、提升业务水平、加强督导考核四项保障措施,加快发展六大林业产业,全面实施林业十大重点工程。
围绕这一绿化蓝图,我市提出了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市”备查准备、精品线路提升、红荷大道绿道建设、秀美荆河绿色长廊建设、青龙山绿道配套提升、重点区域荒山绿化、湿地植被恢复建设、森林防火体系建设、古树名木保护及乡土树种培育推广、城区绿化等十大重点工程,采取一个工程一套班子、一套方案的办法,严格按照建设标准和时间节点,强力推进,确保落实到位。
经过精心实施,目前,十大重点工程齐头并进,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中,青龙山绿道配套提升工程已完成苗木补植等任务,建成彩叶树种观赏园700亩;秀美荆河绿色长廊建设工程,已完成绿量提升和森林文化廊道建设规划工作,先后建设了2条常绿绿化带,打造了桃园、桂花园、石楠园、女贞园4处精品观赏园,栽植各类苗木4.6万余株,新增造林面积4000亩。
重点培育 六大产业迸发活力
“这里有山有水,还有万亩红荷,没想到江北地区还有这么一块迷人的旅游胜地!”7月30日,微山湖湿地红荷景区内游人如织,来自江苏徐州的游客李琦在游览微山湖后,对这里的美景赞叹不已。
生态旅游是我市重点培植的林业产业经济类型之一。为切实发挥林业在调整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中的重要作用,我市围绕“全国绿化模范市”的创建指标,逐步壮大发展以生态旅游、木材加工、花卉苗木、林产品加工、经济林、林下经济为主体的六大林业产业,拓宽林农增收致富的渠道,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我市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方式,建立了林业项目申报动态储备库,开通项目立项、审批等“绿色通道”,为争取项目和项目落地提供良好环境。此外,我市将招商引资作为加快林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优化林业投资环境,形成了招商“洼地”效应。在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和雄厚资金的支持下,目前,六大产业迸发出了生机与活力。
造管并举 创建工作持续发力
造林管林,造管并举,一直是我市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市”的重要“法宝”。有害生物防控和森林防火专兼职队员1200人,“两防”器械100余台套,防火墙5公里,防火通道20余公里……这组数据,正是我市建设完善林业“两防”体系的具体展现。
为全面抓好林业“两防”体系建设,强化森林资源管护,我市出台了封山令和封山育林管理办法,下发了《2015年林业重大有害生物防治实施方案》,制定了《林业病虫害普查实施方案》,及时启动林业资源普查工作。今年5月16日,全市“飞防”工作启动,完成林业飞防面积27.7万亩。同时,严格林木采伐审批、木材检疫和林业综合执法,上半年,共接待各类咨询152人次,办结各类审批项目177件,办理木材运输证、植物检疫证1896份,现场检查运输木材、林产品车辆600余辆次,进一步巩固了造林成果,确保了森林资源的安全。
在完善组织领导体系方面,我市专门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严格落实重点工程责任制,组建了工程建设指挥部,绘制了全市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市”工作任务进度表,明确各项工程的质量标准和完成时限,实行挂图督战,促进了工程建设达标达效,夯实了创建工作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