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傍晚,夕阳的余晖还未散尽,级索镇龙庄村刚忙完农活或家务的妇女,来到新建成的法治文化广场,伴随着优美动听的旋律,翩翩起舞。轻快的舞步,盈盈的笑意,欢畅的心情,如同一幅温馨和谐的画面。“自从村里建了文化广场,俺几乎每天都来这里跳舞、健身,既锻炼了身体,还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感情。”该村村民王德英笑呵呵地说。
王德英的笑发自内心,源自不断改善的经济生活和民生保障。今年以来,级索镇以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为着眼点,在壮大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相继实施了一批民生工程、实事工程,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于民,让广大百姓真切地感受到了“幸福来敲门”的感觉。
改善人居环境 生活更舒心
5月13日,记者走进级索镇龙庄村看到,家家门前干净整洁,村内道路平坦宽敞,路旁绿树郁郁葱葱,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几位老人坐在门前拉着家常,三三两两的孩子嬉笑打闹,一派祥和欢乐的生活景象。“干净,可干净了!现在,俺村和城里一样,垃圾不能随便乱扔,都得定点集中投放,环卫保洁员定时前来清运,和以前比那可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村民可自觉了,谁都不乱扔垃圾,谁不想自己家里干干净净的!”在谈到村里卫生环境的变化,74岁的村民朱绍兰便打开了话匣子。
朱绍兰老人说的这些变化,得益于级索镇积极推行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程。今年以来,该镇把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采取面上推动、领导带动、政策撬动相结合的办法,加大环卫基础设施投入,建立健全卫生保洁队伍,深入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全面打响环卫一体化提升攻坚战,镇村环境面貌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目前,全镇配备密闭式垃圾箱112个、垃圾桶4330个、勾臂式垃圾运输车2辆,选聘保洁员319名,51个村全部实现环卫一体化无缝覆盖。
解决民生难题 群众更安心
日前,走进级索镇级索社区服务中心大厅,只见一长溜排列整齐的办公桌上,分别摆放着“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民政救助”等导示牌,想办什么业务一看导示牌就知道。大厅的墙面上,张贴着各种服务项目和服务流程,村民足不出村便可办理水电费收缴、低保救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缴纳等业务。
“以前办个这证那证的都得去镇上,来回不仅浪费时间,有时还不一定能找到人。自从村里建了这个便民服务中心,俺不出村就能把事办好,省钱省力还省心。”说起社区服务中心,级索村村民张苓群赞不绝口。
这样的“社区服务中心”,级索镇目前已建成了10个。为了解决农民群众办事难、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镇党委、政府通过成立社区服务中心这一平台,在全镇深入推进社区网格化“两托管一代办”服务,对群众申办的事项实行一次性受理,由镇村干部负责到底,真正变“群众跑”为“干部跑”,最大程度地方便群众,做到让群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提供法律服务 社会更和谐
“村里有了法律明白人,办事方便多了。要搁以前,俺就得求这个找那个,最后还不一定把事办妥当。”日前,级索镇羊二庄村村民满某的妻子深有感触地说。前不久,她在村专职“法治副主任”杨俊勇的帮助下,如愿取出了丈夫去世前尚未激活的低保卡内的存款,顿时松了一口气。
“村法治服务工作室的建成,将法律服务的网络向基层延伸,使村民足不出村就可免费获得我们提供的法律咨询服务,更好地方便需要受助的弱势群体。”杨俊勇告诉记者。
将法律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使群众就近能够享受到免费的法律服务,是级索镇深入推进“411”法治惠民工程的一项便民利民举措。今年以来,级索镇创新法治工作机制,村村设立了村(社区)法治服务工作室,努力推动全镇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目前,全镇30名“法治副主任”已全部到岗到位,满足基层百姓日益增长的各类法律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