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北辛街道北关居“两委”换届时,十几名群众聚集到街道信访办嚷嚷着上访,要求解决选人用人问题。
3年后,同样是这个居,还是这群人聚集到街道,这回不是为换届的事来吵闹的,而是对街道党委为他们选出了满意“当家人”表示感谢。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迥然不同的变化?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以来,北辛街道全面启动基层组织建设年“十百千工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引领带动、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发展等方面的作用,真正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实践在基层体现,活力在基层彰显,创新在基层落地,从而使优秀党支部有了压力,不再沾沾自喜;一般党支部有了活力,不再安于现状;后进党支部有了动力,不再固步自封……
“创业型党支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加强党和群众密切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基层党委带领广大党员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自觉转变工作作风,全力改善民生的有力保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党委书记薛登峰深有感触地说。以往,“班子不全,思路不清,工作被动,制度缺位”等问题,成了阻挠居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影响了基层组织建设整体工作水平和社会的发展稳定,针对这种情况,北辛街道在市派“第一书记”的基础上,抽调了基层工作经验丰富、作风扎实的机关干部,选派到班子涣散居、经济薄弱居等后进居担任“第一书记”和党建指导员,承担“整顿班子、强居富民、破解难题、改善民生”的任务,扭转“后进居”落后局面,街道对选派“第一书记”的居党支部实行“量身定制”、跟踪管理。
“大家伙选他,是因为老马这几年不仅建起了接官巷历史文化街区,还给大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北关居居民李长忠如是说。李长忠口中的老马,就是去年居“两委”换届,高票当选该居党支部书记的马军运。像他一样以自己的实绩赢得群众信赖并当选党支部书记的,还有北楼居党支部书记陈克秀、俞寨居党支部书记李广良……本着组织和群众“双满意”的基本要求,该街道注重从政治素质、领导能力等方面选人用人,使一大批政治素质高、经济意识强、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优秀人才被选进了居“两委”班子。
为有效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北辛街道把创建“创业型支部”作为提升引领发展能力的前提条件,积极探索“能人治村”的路子,采取大学生村官充实一批、教育培训提高一批、考评推优激励一批、整顿转化提升一批等办法,把能人选进居“两委”班子,并坚持把健全制度、考评激励作为提升引领发展能力的内在动力,实行“双向承诺”制度,年初居“两委”班子制定工作目标,既向街道党委作出承诺,又向群众公开承诺,接受党委和群众的共同监督,使居干部心中有目标,肩上有担子,平时有监督,年终有奖励。一系列监督激励措施,促使居干部走进田间地头,与群众面对面交谈,心贴心交流,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目前,北关村居、北楼居、俞寨居等居级党支部实施了带富项目,北楼、北关村居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多元。
“1+x”提案工作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大年三十晚上,由于用电负荷大,居民家中突然停电,负责联户的党员马上与电工联系,不出十分钟就维修好了,保障了居民节日用电”,在北刘居党员联户示意图前,党支部书记张万标告诉记者。这是该街道创新实施“1+x”提案工作法取得实效的一个缩影。
在全面实施基层党组织“十百千”工程过程中,该街道创新推行了“1+x”提案工作法,即按照居级分布图,实行划片帮包,由1名党员联系多户群众,力求达到“民情必访、民意直通、民事帮办”的效果,推动了居级事务管理和监督的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促进了集体经济社会发展。
在大同社区西七居大院的一面墙上,记者看到:居党支部绘制了“党员联户”示意图和“1+x”流程图,内容有村居示意图、党员分布图、联户党员姓名、电话等,每名联户的党员都配有一个笔记本,记录联户工作中收集到的群众反映的意见、办理情况等内容。居民刘林宏说:“实施‘1+x’提案工作法之前,居内很多事情大家不敢提,对干部有意见、有误解,“1+x”提案工作法实行后,大家心里亮堂不说,有些话还能直接反映。”
据了解,北辛街道在60个居级党支部和伦达百货批发市场党支部推广了“1+x”提案工作法,实现了党员联系群众全覆盖,形成了“全方位覆盖、零距离接触、点对点服务”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在基层党组织和群众之间建起了一条方便快捷的服务通道。在去年的群众满意度测评中,辖区群众对该街道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的满意程度位居全市第二。
“服务型工作机制”锤炼勤政务实作风
日前,记者走进俞寨居看到,鸟语花香、林径环绕,身居其中让人心旷神怡……“去年,我们在建成全省乡村文明家园基础上,又投资500万元建起了近200亩的生态休闲公园,不仅美化了环境,还给居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这些,都得益于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俞寨居党支部书记李广良说。
如何将“软约束”变成“硬规范”?北辛街道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探索建立了以党员服务群众为目的的工作机制、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的绩效评价机制,实现了从“管理型”党组织向“服务型”党组织的转变。街道相继出台了《关于“十百千”工程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对街道各级党员干部的工作职责、考核评定、激励保障等作出了明确规定,让广大党员干部在制度的约束下有了急迫感,一支支富有活力、能力过硬、知识型、服务型的居级干部队伍逐步建立了起来,为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取得实效奠定了基础。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健全完善的工作制度给各级党员干部带来最大的变化,就是工作作风得到了极大转变,扑下身子抓落实,时刻用实际行动践行群众路线。”采访即将结束时,街道党委副书记刘继扬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