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目前形势来看,今年俺一定会有个好收成!”3月19日,在级索镇级索村,村民奚道民看着长势喜人的马铃薯高兴地说。今年,奚道民种植了近20亩的马铃薯,但由于手头钱紧,在购买种子、化肥时遇到了困难。随后,他以资金互助的形式,顺利地从级翔果菜合作社贷款2万余元,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土地集约经营,一些村民想承包土地大面积种植经济作物,但因没有充裕的资金,影响了他们的信心。“俺农民从银行贷款很难,每年春耕备播的时候,俺只好找亲戚朋友借钱,非常麻烦。但自从俺所在的合作社有了内部资金互助业务后,想用钱了随时从这里贷款,而且利息比银行低,特别方便。”奚道民说。
将农民手中闲置的资金筹集起来,为更需要钱的农民提供金融服务,是去年我市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和国家现代农业改革与试点县“两区一试点”建设中,进行的一次大胆尝试。去年5月,西岗镇按照“村级主导、农民自愿、政府监管”的原则,在全市率先成立了信诚农村资金互助社,正式拉开了农村资金互助试点工作的序幕。
据市供销总社工会主任陈锡鹏介绍,农村资金互助合作模式的应用,弥补了农村金融机构在支农资金上的不足,解决了农民“生产生活经营小额贷款难”的问题,并让入社社员借款简便易行,能够有效满足社员生产急需资金的需求,使其切实成为了“农民自己的银行”。目前,全市开展资金互助的合作社达到8家,融资总额2200余万元。
谈起资金互助带来的收益,级翔果菜合作社负责人李全才说,他们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共有社员300余户。去年,在市里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他们实施了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项目,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吸纳股金300余万元,股金可供社员之间相互担保贷款,农民也告别了没钱发展的尴尬局面。
资金互助不仅解决了农民的燃眉之急,还吸引了合作社社员以资金入股,享受年底分红,当起了“股民”。位于龙阳镇的富阳果菜合作社便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该合作社现有社员1000余户,吸纳农民资金400余万元。合作社将社员入股的资金拿出来进行农资经营,每年净利润达到20余万元。“农民手中的钱放在家里就是‘死钱’,拿到合作社后,我们可以搞经营创收,也可以帮助其他农民创业,最终‘以钱生钱’,这是所有农民都能算清的一笔账。”合作社负责人李立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