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记者走进因达重工有限公司,看到生产车间内一片繁忙:工人在赶制一批运往美国的液压设备订单。该公司一直想打开海外市场,但苦于技术水平限制和行业竞争压力,虽经数次尝试,但均没达到理想效果。
“我们公司主要生产液压设备,算是个‘老行当’了。就现在的经济形势来看,像我们这样的传统企业如果不主动转型,只有等着被市场淘汰。”公司总经理张云客说。
为尽快走出樊篱,去年,因达公司从台湾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并与北京福田、欧曼等大型汽车厂商建立战略合作及配套供应关系,通过技术改造,降低生产成本,不仅较好地适应了国内市场,而且还逐步打开了欧美等国外市场。“今年是公司转型收获年,预计全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5%以上。”张云客自豪地说。
传统企业实施转型,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市众多民企的发展共识。据市中小企业局局长王志来介绍,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宏观形势下,全市有85.6%的传统企业经过实施“提质改造”工程,重新站在了行业制高点上,释放出“倍增效应”,成为新常态下民营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传统企业实施提质改造,在机床行业中表现得甚为突出。眼下,装备制造业市场不景气,让不少企业收缩产能、回笼资金。但今年,威达重工公司却拿出1.2亿元投入到技改中,开发新产品、扩建新厂区。谈起转型问题,董事长吕子金说:“原有的普通机床正逐步被市场淘汰。公司实施技改后,可使数控化率达到80%,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波动。”
除机械机床产业外,我市玻璃深加工、生物医药等传统产业,因受限于科技创新,也或多或少经历着发展羁绊。对此,我市设立1000万元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针对机械机床、玻璃深加工等产业建立技术中心,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传统产业的涅槃重生。
不惟如此,传统企业提质改造还延伸到了一些经营类行业中。2007年之前,春兰建材公司主要销售建筑装饰材料,2008年至今,他们瞄准建材生产制造业,走出了以主业为主、多业经营的路子。董事长刘春林说:“在拥有并做好建材产品的同时,我们又涉足了金融业,目前成为市建信村镇银行股东之一,整体实力大大提升。”
“引导民营企业走出单一产品经营圈子,努力在增资扩产中实现多业发展和多元化经营,是传统企业提质改造的一个重要途径。”王志来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