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国桥下,大河奔流;千年古城,生机勃发。滕州,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到如今在全国享有美誉的美丽城市,经历了如凤凰涅槃般的蜕变,这其中,新型城镇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因为它,让这座有着千年文化底蕴的古城与现代文明交融,让城市与农村实现了“一体式”发展……
刚刚过去的2014年,是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收获颇丰的一年。一年来,我市全面推进示范镇建设,在西岗、级索、滨湖等省级示范镇的基础上,继续打造木石、东郭、大坞、官桥等市级示范镇,实施了13个新型农村社区新建续建项目,累计完成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完成投资5.8亿元。同时,制定了35个“生态文明乡村”创建试点村庄建设行动方案,开通了城区到红荷湿地、龙山龙湖、木石、羊庄等8条城乡、镇村公交线路,建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130个,为深化全域城镇化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
新起点——示范镇引领发展
“荷花别样红,滕州好风光;荷花别样红,美丽如天堂……”相信很多人都熟悉这首《荷花别样红》,歌词中处处描绘着滕州的美好与魅力。一年一度的中国(滕州)微山湖湿地红荷节,也逐渐成为一个响亮的品牌响彻全国。而就在微山湖畔,滨湖镇作为我市发展新型城镇化的先行镇,正在发生着格局性的变化。
“现在有朋友到滕州来,如果不带他们去趟微山湖湿地景区看看风景,不去微山湖古镇游玩一番,都是一种遗憾。”家住滨湖镇的马先生说,如今的滨湖镇发展速度之快,连他这个“东道主”都惊叹不已。
近年来,我市积极加大资金投入,足额安排示范镇建设配套资金,专项用于示范镇内的道路、供水、污水垃圾处理、教育、医疗和计生服务站、文体场馆、公园、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着重发展社会事业、特色产业。同时,深化扩权改革,通过委托授权、机构延伸等方式,下放事权、扩大财权、改革人事权,赋予示范镇更多发展决策、项目审批、社会管理和综合执法等权限,从各个方面保障示范镇建设稳步推进。
新思路——小社区惠及农户
3月6日是农历正月十六,在滕州坊间有着外嫁的女儿“正月十六回娘家”的习俗。当天,记者来到洪绪镇龙庄社区,这个被誉为“五朵金花”之一的新型社区,成了外嫁闺女“骄傲”的“资本”。“现在谁不说咱龙庄好,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单元楼,一点也不比城里差。”从龙庄村嫁到城区的居民孙丽自豪地说。
龙庄社区是我市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典型代表。去年以来,我市重点实施了滨湖镇观湖社区、荷塘月色小镇、洪绪镇龙庄社区等9个续建项目和东郭镇中村熙园社区、姜屯镇滕国锦城社区2个新建项目,同步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回迁上房工作。其中,级索镇韩庄社区、木石镇俭庄社区等9个农村新型社区,及级索镇幸福城社区(二期)已全部或部分完成回迁上房,回迁上房户达4363户。
在危房改造中,全市共有18个镇街的400户完成建设任务,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实现了“旧房换新房,平房换楼房,农民变居民”的美好愿望。“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得没话说,俺做梦也没想到能住上‘商品房’,还说啥,都是党的政策好!”东郭镇中村社区居民赵大爷感慨地说。
新征程——大公交打通脉络
2013年3月29日,全长23公里的滕州至龙山龙湖景区的K208路城乡公交开通;
同年8月11日,全长33公里的滕州至微山湖湿地红荷景区的K207路旅游公交专线,及全长44公里的高铁滕州东站至微山湖湿地红荷景区的K209路旅游公交专线开通;
2014年9月29日,4条滕州至木石、羊庄的城乡公交线路开通……
这份可喜的成绩单,折射出的是新型城镇化为群众带来的实惠。近年来,我市以推进“城乡客运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大力实施“公交优先、百姓优先”发展战略,全力加快公交一体化建设步伐,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的运输服务,打通了新型城镇化建设脉络,激发了发展新活力。
谈及此,市交运局的相关负责人说,在全市继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征程中,他们将形成以城际、城市、城乡、镇村“四位一体”公交线网为主体,以公交换乘中心为枢纽,以出租车、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为补充的现代化公共交通体系,让经济社会发展更顺畅,让群众出行更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