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合作社代理种植的庄稼地让俺收入1万多元,俺腾出时间外出打工还挣了2万多元,去年的收入比往年多了不少,这多亏有了土地托管服务。”日前,级索镇龙庄村村民龙厚国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原来,2014年,龙厚国种了10亩玉米、10亩小麦。去年年初,他与一家合作社签订合同,这20亩庄稼地从种到收以及中间的管理环节,均交给合作社全权负责,他用庄稼的收成冲抵一定的代理费,自己则腾出时间去企业上班,相当于全年赚了两份“工资”。
龙厚国所受益的这种服务模式,正是近年来在我市悄然兴起的“土地托管”服务。据市供销社主任王思平介绍,随着市场经济的活跃,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出田地,选择到外面打工赚钱。在此过程中,农民将所有农活全都交由“保姆”干,这里所说的“保姆”即为粮食专业合作社。
为保障土地托管服务尽快推广开来,市供销社作为主导部门,积极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如今,市供销社已有14家企业和40家农民合作社、7家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开展土地托管服务,组建各类涉农服务队65个、共765人,投资近400万元购置农机具1000余部,整合社会各类农业机械500余部,土地托管服务面积达到23万亩。
土地托管的受益者是农户和合作社双方,而起到主导作用的则更倾向于合作社。以舜耕粮蔬果菜合作社为例,自该合作社运营以来,大力开展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大田土地流转托管经营服务,先后投资80万元购置农业机械400余部,并组建了指导服务队和季节性大田生产服务作业队,让农民从土地中解脱了出来。
“农民普遍接受合作社集中管理的这种模式,既解除了种地农户的后顾之忧,又提高了机械的利用率。依托该模式,一些良种良法得到推广应用,种植效益明显提升。”舜耕粮蔬果菜合作社理事长苏长学说。
据了解,土地托管是指农户承包地的托管,是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农户把自己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有较强统一经营能力的合作社,或以市场方式向合作社购买所需服务,在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实现农户与合作社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