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寒意正浓,但西岗镇半阁村村民宋致帅却没在家里闲着。1月27日一早,他请来农技专家来到合作社,帮他查看小麦墒情。望着长势喜人的麦苗,他高兴地说:“种粮还得相信科学,有了农业技术专家的现场指导,相信今年俺的合作社一定能够赚大钱。”
宋致帅是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政策的受益者之一。前几年,他紧跟国家政策,创办了面积有580亩的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几年下来收效颇丰,于是便想通过贷款扩大规模。但在政策出台之前,为了贷款,他几乎跑遍了所有商业银行,但得到的都是同一句话:有财产抵押才行。
正在无奈之时,西岗镇经管站的工作人员帮他解了燃眉之急。最终,宋致帅通过这项政策,用土地使用产权证办理了抵押手续,拿到了50万元的贷款,成功跨过了这道在他看来迈不过去的“坎”。
肇始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时期的这项举措,让沉睡的资产变现,解决了农村发展资金瓶颈制约难题,让大批诸如宋致帅一样的农村创业者得以一展拳脚。“如今俺流转了3个村的1500亩土地,每年种粮收入20多万元。有了抵押贷款政策,咱农民创业再也不用愁资金不足了。”宋致帅说。
据市经管局局长盖立洪介绍,在金融机构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普遍面临着“农民想发展,却缺少融资渠道;金融机构想放贷,却缺少担保抵押”的两难问题。通过实施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政策,产权抵押的范围由基本农田向林权、水权、宅基地、农村建设用地等延伸,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实现了农村土地使用权的资本化。去年,我市发放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达到了4650万元。
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政策还加速推进了土地流转,加快了城镇化进程。西岗镇西张庄村村民吴士亮,在北京经商挣了一笔钱,回到家乡后便想着在村里经营花卉苗木。随后,他来到该镇农村产权交易所,不到半小时就签订了130户、212.5亩的土地流转合同,吴士亮则于每年预先支付给村民每亩1000元的流转金。
“我们镇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6万亩土地有60%被流转,并以每年3000亩的速度增加,每年约有5000名农民摆脱土地束缚,到城镇打工或是自主创业,加快了城镇化进程。”西岗镇经管站站长李晓丽说。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越来越受农民关注。盖立洪说,现如今,我市21个镇街均已成立农村产权交易所,全市通过这一交易平台开展农村产权交易事项482宗,有35个村实现了整村土地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