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安全邮箱登录 | 政务服务门户登录 | 
繁体中文 | 无障碍浏览 |  长者版 | 关注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今日滕州

见证发展成就 展望美好未来——政府工作报告摘登(一)

时间:2015-01-17 来源:滕州日报社

    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面对持续下行的经济压力和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坚定信心、科学应对,攻坚克难、积极作为,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

2014年辉煌成就

   破解发展难题 促进产业转型

     工业经济规模效益同步提升。“265”产业培育和“5633”企业培植工程取得明显成效,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家,总数达到46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分别实现1330亿元、148亿元,分别增长8.5%、7.5%;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12家。机械机床、煤化工及精细化工产业向千亿元集群稳步迈进,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实现702亿元、551亿元。玻璃深加工、食品加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先后突破百亿。经济开发区入园企业达到325家,全年申请国家专利1100件,我市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

服务业专业化步伐加快。总投资110亿元的义乌真爱商城项目一期30万平方米即将开业,总投资30亿元的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开业运营,兴盟国际商城等项目快速推进。我市荣获“好客山东最美风景县”称号,再次被省政府授予服务业发展先进县市。

    农业现代化稳步发展。加快建设“两区一试点”,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建立了青岛农业大学(滕州)农村改革发展研究院。完成36万亩高产示范区基础建设,我市被确定为全国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示范县、全省农业机械化先进县。积极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农村资产产权改革,创造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滕州模式”,完成确权登记28.6万户、90万亩,累计流转土地35万亩。

   保障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和谐

    在财政收支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我们坚持压一般、保民生,加大投入,统筹推进,民生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新成效。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基础养老金月发放标准提高至75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十连涨”,月均增加228元;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农合整合并轨,城乡居民、城镇职工医保最高报销额分别从20万元、30万元提高到35万元、40万元;在全省县级率先实行农民工参加职工社会保险和工资发放“一卡通”。实施“老年人关怀工程”,发放高龄补贴1380万元,减免老年人新农合参保费用1226万元。新建经济适用房550套,改造农村危房560户。建设农副产品平价商店10家,物价惠民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实施了42处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建设工程,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5处,选派291名优秀教师到农村交流支教。枣庄科技职业学院被省政府批复为公办院校。统筹发展文化体育、卫生计生等社会事业。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活动,送戏下乡1039场。我市顺利通过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和全国文化先进县复评,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大力实施“天网”工程,积极构建“全时警务”新格局,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转变工作作风 提升政府效能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361件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全部办结;出台政府工作规则,健全完善了重大投资项目评审机制;先后理顺了食品药品、工商质监、高铁新区管理体制,在卫生、计生、城管、农业、市场监管等领域实施了“大部制”改革;强化审计监督,加强效能监察,认真落实机关作风“庸懒散”等41项专项整治,在全省率先开展了“电视问政”,实行公共服务窗口“全时通”办事无休日工作法,认真办好市长公开电话和市长信箱,有效解决了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

   提升城市品质 建设宜居家园

    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的理念,全年编制各类规划144项,基本形成了系统完善的规划体系,引领促进了城乡建设科学发展。城市品质实现新提升,坚持打基础、利长远,集中实施了五大“下地工程”,着力弥补管网建设欠账。全力解决棚户区改造历史遗留问题,实施了荆西商贸城等17个区域棚户区改造工程,拆迁面积达260万平方米。精心谋划高铁新区建设,形成新区综合规划体系,在用地、融资、项目引进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抓住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机遇,筹划实施南水北调调蓄水库建设。实施秀美荆河工程,着力打造滨水休闲的郊野公园、生态优美的绿色长廊、连接城乡的快速通道,拓展了市民活动休闲空间。

    大力实施重点工程,“绿之城、水之乡、文之邦”的城市特色日益凸显。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一期1000辆投入使用,列入住建部示范项目。新增更新公交车100部,新建港湾式公交站点80处。实施28条道路新建续建改建和3座桥梁建设,改造14条背街小巷、新建10处绿荫停车场,完成13条道路和景观亮化,城市更加宜居。城乡道路、供水、环卫、公交一体化取得新进展。新建改建镇村道路258公里,新增城乡集中供水9.9万人。累计升级改造用电标准村620个,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镇域特色化发展取得新成绩,我市获评全国千强镇4个、国家级重点镇3个、国家级特色产业镇10个。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新增成片造林5.3万亩,顺利通过国家森林城市考核验收。我市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县。

2015年任务目标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系统阐述,省市经济工作会议作出具体安排。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新常态也使我市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发生了新的变化。只要我们牢牢抓住各种机遇,切实用好有利条件,以解放思想转变发展理念,以改革创新破解难题矛盾,就一定能在更趋激烈的竞争中构筑新优势、实现新发展。

    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总目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全域城镇化为引领,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更大力度推进全域城镇化、服务业专业化、工业集群化、农业现代化、镇域特色化五大发展战略,不断强化党的建设、法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社会建设五项保障,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争当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加快建设幸福滕州。

友情链接:
中共滕州市委、滕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主办:滕州市大数据中心
鲁ICP备1201462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810032

鲁公网安备 3704810200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2)5888998 邮箱:tzxxh638@zz.shando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