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不靠山、不靠海却拥有全国山珍海味的定价权”,这句话直接反映出我市干杂海货产业的规模之大、发展之红火。然而,以销售干杂海货调味品为主的嘉誉商贸城却并没有固步自封,长期从商的敏锐触角让他们意识到,快速发展中的电子商务已对传统批发市场造成有力的冲击,面对各级党政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电子商务的机遇,固守传统模式,很可能失去一次转型腾飞的难得机会。
敢闯敢试的性格让嘉誉商贸城董事长张民拿定主意:既然转型是必由之路,“老市场”晚转不如早转,这或可为全市优势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探索新的路子。思路决定出路,嘉誉商贸城先人一步果断“触网”转型,将干杂海货城搬到网上,尤其是中国最大的干杂海货产品网络交易平台上线在即,这一举动被业界认为是嘉誉商贸城全面抢占行业电子商务地盘的信号。
眼下,这个历经近40年发展的“老市场”,正在悄然进行着一场时代的变革……12月14日,记者走进嘉誉商贸城看到,偌大的市场内人来人往,物流运输车来回穿梭,一派繁忙景象。见到张民时,他正在办公室和技术人员商讨电子商务的发展事宜。他介绍,嘉誉商贸城2014年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同比增长15%。
为何能在国内外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实现逆势上扬呢?张民直言,嘉誉商贸城2014年销售额的增长支撑主要源自三期工程的建设运营,并及时丰富了市场的产品种类。据悉,三期扩建项目规划建设用地面积200亩,建筑总面积约40万平方米,将市场营业面积增大了70%。而让张民更有底气的是,目前,市场商户都开始涉猎电子商务。
满义忠在商贸城里经营着一家木耳批发部。记者走进批发部时,满义忠正忙着对木耳进行分类包装。淘宝上的土特产网店没赶上“双11”活动让他至今耿耿于怀,但是“双12”让他赚了个盆满钵满。
“目前,我们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在网上做到300多单,平均一天也有几十单业务,销售情况十分可观。”“线上”业务让满义忠尝到了甜头,记者了解到,满义忠的线上业务是他在中国矿大毕业的孩子发展的,满义忠本身并不懂线上业务。
就此,市商务局局长李广耀说,干杂海货是我市的传统产业,“敞开大门待客来”是几十年来不变的发展模式。目前,经营着干杂海货的依然是那些经营了几十年实体店的“50后”和“60后”,思想保守和认识不足制约着他们发展线上业务。而初涉电商的均是年轻一代,他们思想解放,技术全面,能够把传统市场带进互联网。
正如李广耀分析得一样,商贸城的很多老牌店铺都不愿意发展电子商务,“不懂、麻烦、精力不够”成了他们共同抵制发展电商的理由。人才和平台似乎成了嘉誉商贸城发展电子商务的最大羁绊。
然而,在李广耀看来,嘉誉商贸城并不需要过多担心人才问题,因为他们走了一步“妙棋”。这步妙棋便是他们在项目三期中及早规划建设了超过100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园和建立了中国最大的干杂网络交易平台,这将直接扫清市场发展电子商务的“障碍”。
嘉誉商贸城并没有从事电子商务的经验,那为什么仍然是一步“妙棋”而不是一步“险棋”呢?
“电商必须做在实体经济之上。目前,我们实体经济发展态势令人振奋,发展电子商务有着其他地方难以比拟的资源优势。目前,我们商贸城已经发展电商200余家,销售收入突破5000万元。”张民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如果以“实体经济”起家,是嘉誉商贸城的第一次创业,那么发展电子商务,则成了市场“紧跟时髦”的第二次创业。
在张民看来,时下,滕州发展电子商务最有优势的依然是土特产,而目前全市几乎超过90%的经营土特产的电商是从他们市场进货。如果他们以一个非常有优势的条件吸引电商人才进驻,这些电商的货源将来自整个市场,可直接省去中间的运输及仓储费用。线上业务不仅能带动线下业务的发展,也将倒逼着传统实体商铺必须加快转型。
贵邦工贸是商贸城内较大的木耳批发公司,也是目前全市很多电商的供应商。公司负责人金娜表示,如果商贸城发展创业园,他们作为供应商将直接成为受益者,线上线下同时发展将直接促进企业效益的提升。商贸城“85”后王凯表示,目前他的海蜇生意一半在线上,发展电商产业园则有利于他们线上成本的进一步降低。
“目前,我们正利用行业优势和平台的资源,搜集和储备货源、采购、加工、储藏、销售等产业信息,建立起全国最大的交易网络平台和数据库。我们将致力于把干杂调味品交易平台打造成业界的‘天猫’,届时,滕州的干杂海货‘买世界卖世界’将变得更为轻松。”张民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