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丝一样粗细的光纤进行对接,这个听起来似乎不容易完成的技术活,对于箭波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来说已不是什么难题。
12月7日,记者来到位于经济开发区的箭波公司实验室,看到技术员徐圆圆正在光学显微镜下熟练地进行光纤对接。她说:“光纤对接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特别的活,因为我们每天对接的光纤连自己都数不清有多少。”
公司技术员看似“轻松”的一个操作,殊不知在全省并没有几家企业可以做得到。这种高新技术产品量产化企业,在我市并非仅有箭波公司一家。
近年来,我市通过实施一系列扶持政策,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了全市工业经济向“高精尖”转型。据市科技局最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9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2.04%。
“谁掌握了高新技术产业,谁就掌握了未来发展的主动权。”12月7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市科技局局长董鸿洋的话一语中的。他认为,对于一个地方来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能够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人口、资源与环境间的固有矛盾,而且其引发的“新科技革命”,也能够打破传统工业发展格局,带动地区工业经济的振兴发展。
事实的确如此。在市委、市政府全力扶持下,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生力军。目前,全市4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年累计组织申报国家级科技项目7项、省级项目19项、市级项目60项,且大批项目已通过评审,应用到了实际生产中。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带动了许多传统企业转型。其中,鲁南机床有限公司表现最突出。面对机床市场不景气等不利因素,鲁机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制生产了车铣复合加工中心TS40。该产品一进入市场,立即赢得了国内外客户青睐。前三季度,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4亿元,同比增长9.4%。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最终带来的是工业产品由‘量’到‘质’的嬗变。”市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赵斌说。他说,在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我市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建设了各类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为企业转型提供了智力支持。目前,全市院士工作站发展至7家,枣庄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数达到3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