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市不仅继续“大手笔”抓城市建设,让滕州更高、更大、更美,而且更加注重在社区管理上“精雕细刻”,唱响“四位一体建社区”、“党员干部回社区”、“部门服务进社区”三部曲。
一项项务实举措,为社区“微细胞”注入了新的动力,社区正日益成为党在基层执政的支撑点和社会快速建设的着力点,也确保了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成效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四位一体”让社区管理“顺畅”起来
一直以来,社区管理机制不畅是摆在党委政府面前的“头疼事”:尽管在社区这个“微治理体系”中,已有党支部、居委会,还有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但是受不同的管理体制制约,四个组织之间的关系很难协调,经常“打架”、“扯皮”,在教育实践活动听取意见过程中,社区居民对此意见纷纷。如何平衡这一关系,善南街道清华园社区给出了答案。
清华园社区是善南街道实施棚户区改造,对原王庄居进行整体搬迁后新建的高档城市小区。为让大家尽快适应“农民”到“居民”的角色转变,该社区在管理中突出党支部核心地位,推行社区党支部领导下的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各司其职、配合联动的“四位一体”管理模式,实现了管理有组织、服务有阵地、工作有制度、活动有载体、运转有保障。“从上房到物业公司选用,再到后期管理,我们基层党支部全程参与。党支部还牵头设立了社区服务中心,提供物业、新居民、计划生育等服务,举办书画展、舞蹈培训班等活动,把服务直通居民家中。”社区党总支书记单霜年说。
如今,这样的社区在我市并非凤毛麟角。为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为居民营造和谐宜居的环境,我市着力夯实组织基础,完善工作机制,按照社区建到哪里,党组织就发展到哪里的原则,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积极推行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四位一体”社区工作机制。市里专门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组织、民政、物业管理等部门,共同研究推进深化“四位一体”机制的重大事项;各个社区建立了“四位一体”联席会议制度,党支部牵头,每月召开一次四家联席会议,共商社区事务。这一模式的推行,使党支部在社区的领导核心地位得到机制保障,有事情支部领着干、有问题支部牵头议,社区有了“主心骨”,扯皮的事情少了,也充分激发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建和谐社区的氛围更浓了。
“回归”党员让党旗在社区“飘扬”起来
市墨子中学团委书记王桂桐是一名党员,也是滨江花苑社区“五色花”志愿者服务队的一员。考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他,经常在社区组织开展心理讲座,诙谐幽默的语言,贴近生活的事例,常常让参加讲座的居民拍手称快。用王桂桐的话来说,他8个小时之内生活归单位,8个小时之外生活归社区。如今,在滨江社区,像王桂桐这样的“回归”党员还有很多,他们都参加了“五色花”志愿者服务队,这也已经成为滨江花苑社区的一个金字招牌。据社区党支部书记王腾统计,目前,社区已有398名党员到社区报到,“五色花”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服务活动达45次。
党员“回归”的根本目的是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我市把在职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和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有机结合,全市有1.1万名机关在职党员“回归”社区,建立了党员联系群众“双联三问五必访”、群众诉求收集等制度,每名党员干部都要利用工作之余到社区“上岗”,参与社区服务,走访联系群众。为充分发挥“回归”党员的作用,各社区党组织根据党员的个人特长、兴趣爱好及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采取组织安排和自愿结合的方式,把“回归”党员编组成立义务巡逻、卫生保洁、政策宣讲等不同的服务小组,有特长的党员还带动热心居民成立了党群志愿服务队,共同为社区管理贡献力量。
“一揽子”服务让居民生活“方便”起来
“您好,我想反映一个问题,我们单元楼的下水道又堵了,现在能不能安排人来疏通一下?”9月16日,家住龙泉苑社区的郭守乐拨通了社区的“1365”服务热线,几分钟后,维修人员来到并疏通管道。“不管小区有啥事,一个电话就搞定,住在这里特别方便。”郭守乐感慨地说。
据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君介绍,龙泉苑社区按照“居住相对集中、服务功能相对集约”原则建设了便民服务大厅,为居民提供党建、计生、低保、水煤气费缴纳等“一门清、一门通”的公共服务,做到“一次受理、内部运作、全程代办”,群众“动嘴”、社区“跑腿”,并成功辐射周边6个小区。
为确保“服务在小区”这一目标的实现,我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强化社区服务阵地建设,高标准建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市镇财政配套资金设立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把社会保障、困难救助、水电费代收等10余项政府服务职能投放到社区,把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同时,合理规范商业网点布局,深入推进社区文化建设,为居民读书、健身、开展文艺活动提供场所和便利条件。集中利用7、8两个月的时间,开展了“红七月”社区党员服务月活动,组织教育、卫生、人社、公安等16个部门的党员干部深入到25个社区开展“医疗服务进社区”、“名师送教、名校学子进社区”、共建平安社区等活动44项,受益群众近3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