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是城市发展的命脉。今年以来,面对新一轮的市场挑战,我市紧紧围绕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这一总目标,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稳中有进”成了上半年经济发展的主基调。
2014年已经过半,全市经济保持了强势开局、跃升发展的良好态势。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这一总目标,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全域城镇化为引领,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纵深推进六大发展战略,齐心协力,积极作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成为上半年经济运行的显著特点。
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基本保持了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483.28亿元,同比增长10.1%,比全国增幅高出2.7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也有一定程度提高;固定资产投资走势稳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7.49亿元,增长18.8%,较全国增幅有一定程度提高。其中服务业投资拉动作用明显,完成投资92.57亿元,增长18.3%。对外开放深入推进,出口贸易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共引进各类外来投资项目186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71.3亿元,增长23.4%。进出口总额实现2.55亿美元,同比增长12.1,其中部分机械机床、玻璃深加工企业出口实现较快增长,成为新亮点。
用电量历来是经济发展走势的晴雨表和风向标。随着节能减排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市高耗能行业用电量增幅回落。上半年,全市工业生产用电量21.77亿千瓦时,增长2.6%,增速较去年有大幅回落。这表明我市工业结构和产业结构正在发生积极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稳步推进,低能耗产业快速发展。
全市金融运行良好态势和结构变化也令人欣喜。在“钱紧”的大背景下,上半年,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66.20亿元,增长9.9%,较年初增加45.81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19.83亿元,增长4.9%,比年初增加16.9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下降,中长期贷款增幅延续上扬趋势,比年初增加17.1亿元,支持实体经济能力得到增强。
虽然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稳中有忧,比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部分工业产品产量下降,大中型工业企业对经济支撑力不强,消费品市场增速回落。经济运行质量不高,财政收入增速低位徘徊,地税收入呈负增长,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下降,煤炭、房地产等重点行业税收贡献减弱等,也都是现实问题。
总之,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并非轻而易举,但只要我们坚持推进经济转型、结构调整、改革开放、技术创新,在巩固“稳”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的态势,稳中提质、进中求好的前景更值得期待。
经济发展关键词
1、规划先行
翻开今年的《滕州日报》不难发现,纳入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的议题,出现次数较多的词汇包括转型升级、营商环境、集约用地、节能减排等,很少看到财政收入增长、确保GDP增速等提法。而伴随着这些提法的还有一次次专题规划会议,听取全国各研究院及知名院校有关专家作的产业及行业规划汇报。
规划对于产业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市通过产业振兴规划的编制,明确了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和发展重点,充分挖掘发展优势,避免了盲目发展,并通过产业优化来实现产业结构本身的合理化和高度化,为企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2、区域性中心城市
2013年岁末,省委、省政府出台实施西部经济隆起带建设规划,明确指出支持滕州发展为区域性中心城市,这无疑为滕州发展带来重大历史机遇,是滕州未来发展的新引擎。
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必然会成为辐射带动周边大区域的经济增长极,因此,必须要有实力雄厚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今年以来,我市科学判断国内外经济形势,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牢固树立速度、质量、效益并举的理念,着力把一产调优、二产调强、三产调快、镇域调活,促进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围绕推进工业集群化战略,着力打两大千亿元产业集群,加快培植六个百亿元产业板块,大力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工业经济的规模实力和质量效益不断提高。
3、转型升级
在2014年政府报告中,我市明确提出了“着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转型升级在我市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一种常态。
为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我市设立了2亿元的工业转型基金,重点支持企业实施科技创新、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发展壮大。深入开展“工业发展服务年”、“265”产业培育和“5633”企业培植工程,企业运行质量持续稳步提升。
在出台的创建“管理创新型企业”活动实施方案中,针对当前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着力强化战略管理、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创新市场营销模式,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企业素质,增强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益,加快推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支持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继续加大科技创新经费投入,努力推动工业经济向技术链高端、产业链高端和利润链高端发展,实现效益最大化
4、营商环境
把今年称为滕州的营商环境年并不为过。
去年年底,我市召开了优化营商环境动员大会,通报了我市整治“庸懒散奢疏”行为及损害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典型案例,从反面给大家敲响了警钟,并就今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市委副书记、市长远义彬认为,部分干部思想僵化,缺乏创新进取、勇争一流的精神;有些职能部门自由裁量权过大,随意执法、弹性执法,甚至以权谋利、违法乱纪;企业投资和个人创业的关卡偏多、门槛偏高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有序发展。
由于行政审批事项过多,产生了许多“玻璃门”“弹簧门”,中小企业叫苦不迭,民营企业家经常为各种人为干预和障碍所苦恼。随着政务服务中心的启用和步入正轨,实现了企业各种审批手续的“一站式”办理,而且各部门对不同手续的办理时限均进行了承诺,这让不少企业家吃了颗“定心丸”。
去年年底,我市还出台了《滕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级取消、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停止实施了42项行政许可事项,无疑为企业进行了“减负”,确保企业轻装上阵,凝心聚力投入到发展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