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界河镇东孟村的说事拉理室里热闹非常,“村里的路灯坏了,什么时候能修好?”“文艺演出能不能每周三都举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向村两委干部倾吐着自己的“不快”。
听着群众的发问,该村党支部书记万庆玉一边记录,一边回答群众的提问。“老郭你放心,路灯明天就能亮起来。老邓,你这个问题反映得好,以后就周三演出。”听到万庆玉的回答,群众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俺村设立的说事拉理室,是百姓反映问题的地方,村干部按照群众反映的问题,结合实际尽快解决。”谈起说事拉理工作法,万庆玉充满了感慨。
这是界河镇开展说事拉理工作法的真实写照。该镇在各村设立说事拉理室,每周三为集中接待日,由村两委干部和在家党员轮流值班接待,方便村民随时“说事”。条件好的村还邀请威望高的“五老”人员参与接待工作,并实行首问负责制,对能解决的“小事”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大事”,由村两委集体研究解决,实在不能解决的向镇党委汇报,并告知群众原因和受理期限;对群众无理的诉求,讲清政策、道理,让群众心服口服。
“我们在村级探索建立说事拉理室,让党员干部主动开门,接受群众约谈反映问题,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搭建了基层党组织与群众沟通交流的平台,提升了村级组织的社会管理工作能力。自设立说事拉理室以来,全镇68个村共接待党员群众1900余人,调处群众纠纷80余起,收集党员群众意见建议300多条,有效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界河镇党委委员、组织科科长孙卓玲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