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傍晚,荆河两岸,绿树成荫,鲜花遍地。晚风迎面吹来,带着青草的清香和泥土的芬芳,沁人心脾。“现在滕州的环境太好了,简直就是一个大花园,生活在这样的城市,我感到特别幸福。”6月29日,谈及生态城市环境,家住龙泉苑的袁依冉颇有感慨地说。
创森以来,我市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一手抓生态文明建设,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载体,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财政投入,加大造林绿化力度,促进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协调健康发展,一座宜居的森林城市正越发显现。
我市科学提出了建设“绿之城、水之乡、文之邦”的发展目标,确立了科学且符合我市实际的创森总体思想,紧密结合东部山区、中部平原、西部滨湖的地形地貌,确立了“一环两城三网四廊多组团”的创森总体规划,以增绿量、创精品、提档次为重点,努力构建点上绿色成景、线上绿色成荫、面上绿色成片的绿化新格局。同时,牢牢把握生态建设这一创森工作的核心任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将创森任务分解落实到地块、路段、小班,明确任务标准和完成时限,坚持绘图上表,倒排工期,跟踪推进落实。
为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我市坚持以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突出森林城市创建、林业产业发展和森林资源保护三大重点,强化土地流转、多元投入、工程造林和资源管护四大措施,依托城市、水系、山丘、平原、通道、镇村六大森林体系,强力推动创森工作高效开展。同时,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资金整合、多方联创的思路,在政府出台奖补政策的基础上,采取大户承包、企业参与、招商引资等形式,积极筹措创森资金,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造林绿化,形成了创森工作的强大合力。同时,坚持造林绿化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发展壮大了森林旅游、湿地旅游、种苗花卉、林产品加工、经济林和林下经济“六大”林业产业,全市累计流转土地5.6万亩用于林业发展,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到76家,激发了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