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之年,是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是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突破之年。我市既要清醒地看到困难,又要找出发展的机遇和优势,冷静应对,理性谋划,扎实推进,坚定信心。一定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作为滕州最大的政治,在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前提下,能快则快,越快越好,推动滕州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快速增长。
保持清醒头脑 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关键词:六个发展时期 政策红利
一是增长速度的换挡期。目前,支撑中国30年经济高速增长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资源成本优势、国际市场开放等后发优势都在消失。过去几年主要靠政府主导的高投资维持经济的高增长。但是投资所形成产品的价值最终要通过市场的消费来实现,这种供大于求、产能过剩的高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2011年下半年经济进入下行期,2012年经济增长速度在多年高速增长后“破8”,GDP增速降为7.8%,2013年预计为7.5%左右,未来几年将维持在7.5%左右,中国经济进入中速发展期。
二是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当前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问题,短期内难以明显缓解。由于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企业税负水平较高,融资难、融资贵,加之生态环境脆弱、产能过剩严重、市场竞争激烈,逼迫中国经济进入重大转型期。这一时期必然要改变过去依赖资源投入低水平扩张的发展模式,使企业发展的重点由解决“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由“想不想转”到“不得不转”。在产业转型过程中,企业的整合、破产重组成为常态,我们要忍受产业转型需要经历的阵痛甚至是剧痛。尽快顺利实现经济转型,既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任务,也是对各级党政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要考验。
三是改革攻坚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安排部署。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内外环境正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改革的难度、风险日趋加大。这既需要更大的政治勇气,更需要缜密的政治智慧。同时,预示着2014年的经济工作充满变数。
四是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及时采取拉动内需和产业振兴等4万亿一揽子刺激政策,推动经济增长迅速企稳回升,从2008年底到2011年初,刺激政策产生了好的效果。这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所产生的红利,但也带来了产能过剩、生态恶化、投资效益不高、政府债务庞大等一系列问题。我们为这个增长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2011年二季度开始,经济增速逐级回落,一直延续到现在,这个代价到现在还没有全部表现出来,还将延续一段时期,未来几年将进入地方债务还债高峰期,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
五是竞争加剧期。省里出台“一圈一带”规划后,各地都在抢抓机遇、你追我赶,可以说是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在西部经济隆起带各县市区中,尽管滕州的经济总量有优势,处于领先地位,但人均指标低、产业结构偏重、发展制约因素多,而且徐州、临沂等周边城市都瞄准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进行大规模建设,这大大挤压了我市的发展空间,在区域竞争中将面临巨大压力。
六是科学发展的机遇期。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基本面良好、外部环境趋于改善、市场预期好转等有利条件。按照生产要素供给测算,我国潜在增长率与2013年持平甚至略高。从全国的层面来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落实和完善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为我市争取政策、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从全省的层面来看,省政府发布的《山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我市被列入东陇海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省委、省政府出台实施《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支持滕州发展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我市12个项目和有关发展重点纳入规划专栏,并出台了涵盖财税、投资、金融、土地、人才、民生保障等诸多领域的扶持政策,特别是20亿元的两个发展专项资金,200亿元的投资基金,为滕州带来重大历史机遇。从枣庄层面来看,枣庄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支持滕州争当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支持滕州“保持在西部经济隆起带各县市区的领先地位”。从滕州层面来看,经过历届市委、市政府的不懈努力,我市的经济总量、财政实力不断增强,不仅是西部经济隆起带60个县市区的“领头羊”,也是整个淮海经济区148个县市区中的“排头兵”。我市的新型煤化工、机械制造、新型建材等优势产业集群已经形成,有的已走在全国前列;煤炭资源、电力资源、淡水资源优势明显,具备了打造产业高地的良好基础。
把握重大转变 实现没有水分的发展
关键词 五个工作指导转变 破除唯GDP论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新增债务等指标权重,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近期,中央对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作出重大调整,省委对工作指导实施重大转变,其核心都是破除唯GDP论,把工作着力点逐步转变到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发展。滕州作为资源型城市,工业结构偏重,生态环境脆弱,更加需要尽快调整和转变发展理念,否则沿用粗放式的低端发展模式,一味追求发展速度,将会造成资源难以为继、生态难以为继。因此,按照中央和省市要求,结合滕州实际,我市必须下决心在五个方面实现工作指导转变。
一是在发展理念上实现新转变。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切实转变到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上来,把主要精力从过去单纯攀比增长速度转变到促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不断提高、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上来。
二是在发展定位上实现新转变。要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以GDP增长率论英雄,从过去过于看重经济总量、财政收入排名的纠结中摆脱出来,坚持统筹协调、全面发展,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生态环境建设,注重社会事业发展,注重促进社会公平,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三是在发展动力上实现新转变。要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内生动力,坚决改变过于依赖大量消耗资源扩张规模实现经济增长模式,把改革创新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和全过程。
四是在发展途径上实现新转变。努力实现以经济素质内涵提升为主的增长,要坚决扭转产业结构偏重、层次偏低的状况,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思路和办法,积极推动三次产业结构从“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产业价值链从低端向高端转变,管理方式从传统向现代管理制度转变。
五是在考核导向上实现新转变。要改进和完善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和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坚决防止过于偏重依靠GDP增长速度和显绩识别干部的现象,重视看基础、看质量、看潜绩、看实绩,用科学的政绩考核“指挥棒”推动科学发展。
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四):科学研判经济形势 主动抢抓发展机遇
时间:2014-01-08
来源:滕州日报社

您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