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市住建部门得到一组数据:2013年以来,我市先后实施了振兴北路、大同中路等20条城市道路建设工程,完成了育才路、滕平路等7条背街小巷的整治工程;550套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全部完成;新增城市绿化面积约90万平方米;完成11个老旧小区整治工程,受益居民7000余户……如今,漫步在城区,一条条街道宽敞明亮,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个个高档小区花团锦簇,一座座公园精巧隽永,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着幸福的笑容,滕州俨然就是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
老百姓是城市的主人,城市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他们生活的更美好。围绕这一目标,市委、市政府以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牢牢把握规划先行、精品城市、民生城建、城乡统筹、生态优先的原则,加快推进城市建设,城市规模逐步扩大、品位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逐年提升。
回迁安置房 让回迁户早日回家
12月18日,记者走进中央城B区看到,一栋栋居民楼错落有致,楼前路边树影婆娑,塑胶运动场、儿童沙滩、休闲长廊一应俱全。今年80岁的回迁户邢昌秀,吃过饭后,到楼下散步已成为她每天的习惯。在小区内的休闲长廊上,邢昌秀老人正在和赵玉凤老人聊天。说起回迁安置房,她直夸:“原来住的平房虽然宽敞,但是进出的街巷很狭窄,还没有暖气,更别提什么绿化了,现在的家宽敞明亮,小区环境优美,没事的时候就和一些老姐妹聊聊天,这种生活我很满足。”
随行的市房地产综合开发公司副总经理杨运海说:“中央城所在的区域原本是一片棚户区,道路狭窄,周边环境脏乱差,群众怨声哀道。为建好这项民生工程,打造宜居环境,让广大群众享受到城建快速发展的成果,我们聘请国内高水平专家进行指导和施工。现在中央城已打造成为环境优雅、景色怡人的生态宜居住宅小区,回迁户的幸福感得到了明显提升。”
我市加快回迁安置房建设,让越来越多的回迁户早日回家。目前,回迁安置房开工率达100%,已累计完成回迁安置房9503套,回迁面积133.7万平方米。
城建重点项目 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12月17日,记者在杏坛广场建设现场看到,机器轰鸣,大型挖土机、吊车紧张作业,施工人员正在铺装园路、镶贴花岗岩,铺设果岭草皮,绿化喷洒车忙着给树木浇水,广场的规划蓝图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见到山东联迪建设集团总经理助理张翔时,他正在指挥工人为树木穿“衣服”。他告诉记者,为了让引进的朴树、八棱海棠、梓树等树木更好地抵御严寒,我们给它们穿上了红色的“外套”,目前整个广场已栽植时令花卉5万余株、栽植大小乔木21万株,绿化总面积2.5万平方米,全力打造绿色生态公园。
市住建局局长刘新告诉记者:“杏坛广场区域商业价值巨大,多家开发商纷纷投来关注的目光。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睿智决策,决定将这块炙手可热的“商业宝地”不再实施房地产开发项目,放弃3亿元的政府土地收益,规划建设城市绿地和运动广场,预计12月底主体工程具备使用条件。
和杏坛广场一样,红星美凯龙、小清河治理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今年以来,我市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扩容提质”要求,根据发展所需、群众所盼,着力实施了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的十项重点工程。其中,荆西商贸城区域一期房屋征收工作20天内完成征收1600余户、40万平方米,创造了征收工作新速度,目前,商城区域主体工程和回迁区域同时开工建设。截至10月底,全市共开工建设各类城建项目175个,完成投资约170亿元。
改造老旧小区 让群众乐享优美环境
12月17日,记者走进荆河小区,昔日垃圾乱丢、路面坑洼不平等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旧楼房穿上了“新衣裳”、小区灯亮了、路平了、下水道通了、居民笑了。说起老旧小区改造,群众最有发言权。自从荆河小区开始改造,该小区居民蒋家勤每天都到现场“视察”。他高兴地说:“现在小区不但升级改造了小广场,安装了路灯,栽植了鲜花树木,疏通了下水道,划定了停车位,为广大群众营造了优美的环境,看着小区变得越来越干净、漂亮,我打心里高兴。”
让广大群众生活的更惬意、更舒心,是我市加快老旧小区改造的落脚点。随行的市物业管理办公室书记傅涛告诉记者:“荆河小区是我市今年实施的11个老旧小区改造之一,目前,已完成整治改造任务。”
我市围绕解决老旧小区“污水流、路不平、环境差”等突出问题,在去年对15个老旧小区升级改造的基础上,今年,我市又启动了11个老旧小区整治工程,整治面积76万平方米,受益居民7000余户,小区实现了“排水通、路面平、功能全、环境美”的目标,为广大居民营造了舒适、方便、安全、优美的生活环境。
打造和谐美好家园——我市城市建设工作综述
时间:2013-12-23
来源:滕州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