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的希望,是社会发展的基石。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质量,强化队伍提素质,确保平安促和谐,全市教育事业实现了更好更快发展。尤其是枣庄市社情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教育事业发展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通过满意度调查,使我们认识到了工作中的不足,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我们将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狠抓教学质量提高,打造过硬的师资队伍,切实营造一流的育人环境。”市教育局局长刘春雨如是说。
强基固本 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近日,记者在羊庄镇张坡小学看到,崭新的两层教学楼拔地而起,全新的教学设备布满了课堂……处处展现着一流的教学氛围。“以前的学校只有几间破旧教室,现代教学设备基本没有。现在的环境变化真是太大了,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我们的积极性更高了。”教师赵家利说。
张坡小学的变化来源于2012年实施的标准化建设工程。据了解,该校先后投入116万元,建设了两幢综合楼,硬化了校园路面,新修了环形跑道,学校硬件建设得到了显著提升。在我市,像张坡小学这样的农村学校还有很多。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城乡教育,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和关键举措。我市围绕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新需求,大力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实施危房改造工程、校舍安全工程、“两热一暖一改”工程等,2009年以来,累计投入5亿余元,改造中小学140处,新建教学楼115幢、学生宿舍楼28幢、餐厅29处,改建水冲式厕所96处,新改扩建幼儿园135处,共新增校(园)舍面积45万平方米。截至目前,我市完成了所有寄宿制中学的餐厅和宿舍楼建设,为50余处农村小学建设了食堂,全市中小学教学仪器全部达到了国家一类标准,82%的学校实现了班班通多媒体、专任教师人手一台电脑。
我市还大力加强城区中小学规划建设,编制完成了新的《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先后新建改建扩建迁建了27处城区中小学。“我们将抓住省义务教育学校校舍标准化建设工程奖补政策机遇,编制好全市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建设三年规划,规划投资5.6亿元,新建校舍面积43万平方米,进一步改善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刘春雨对全市学校建设充满了信心。
重教兴学 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11月22日,第二实验小学多功能厅里人头攒动,掌声阵阵,全市教育系统“十大读书人物”评选演讲比赛在这里举行。“通过参加这次演讲比赛,使我看到了与优秀教师的差距,明确了下步努力的方向。”刘瑞老师说。
像这样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的活动,市教育局每年都要举办很多次。为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市教育局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健全教师补充交流长效机制,近5年来,累计招考补充新教师1235人,组织城乡中小学教师对口支教461人、校长挂职交流72人,促进了干部教师资源的科学配置和有序流动。大力实施教师全员培训工程和名师培养工程,评选表彰三届滕州名师、十佳校长、十佳班主任225人,每人每月给予300元的政府津贴,采取请进来、走出去、骨干示范等形式,大规模、多层次开展新教师、骨干教师、班主任和中小学校长素质提升等培训活动,今年还首次采取公开竞争的方式选拔教育领导干部9人。
良好的师德,是人民群众评判教育工作的重要标尺。市教育局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位,健全完善师德承诺宣誓和考核奖惩等制度,深入开展“学习最美女教师”、联系帮扶困难学生等活动,着力解决违规办班、有偿家教、以教谋私等群众关注的问题,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不断提升,先后有7人被评为首届“滕州英才”,3人被评为感动枣庄教育十佳人物,12人被评为枣庄市首届特级教师和名校长,19人被评为省特级教师、教学能手、齐鲁名师和齐鲁名校长,2名教师晋升全省首批中学正高级教师职称。
强化改革 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质量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也是人民群众评判教育工作的晴雨表。近年来,市教育局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文明习惯、纪律法制教育,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重点加强课程课时、作息时间、招生考试等环节的管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是在全国第2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西岗镇柴里小学学生李颂以第一名的成绩荣获最高奖——“中国科协主席奖”,我市荣获特殊贡献奖。
市教育局坚持改革创新,大力深化课程、课堂教学和招生制度改革,今年按照上级要求,计划内的招生名额一律按分数从高到低录取,促进了教育公平。坚持质量核心,引导各级各类学校把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鼓励学校打造特色、创建品牌,促进了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在今年9月枣庄市表彰的6个高中素质教育质量突出贡献奖中,我市一中、二中、二中新校名列其中;在表彰的33个初中素质教育质量优秀奖中,我市滕南中学、界河中学等15处学校榜上有名。高考质量连年实现新的突破,今年高考,我市本科录取6198人,录取率达52.17%,高出全省8.5个百分点,其中考取北大、清华和国际名校27人,山东省理科状元、枣庄市文科状元均出自我市,创历史最好水平。
教改春风拂 善国书香飘——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综述
时间:2013-11-28
来源:滕州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