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记者来到位于经济开发区的滕州三英电器有限公司,一踏进生产车间,立刻听到嗡嗡轰鸣的机器声,几条生产线全都高效运转,每一名员工都在熟练地作业。“为了把产品如期交付给客户,看样子今天我们不得不加班干了。虽然现在行业的整体环境不是太好,但相对于下游企业来说,我们这些搞配套的日子还算好过些……”在公司经理喻问沛话语中,对公司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谈及三英电器,喻问沛很是自豪。他告诉记者,三英电器的前身是1996年筹建的山东鲁南机床有限公司机床电器分公司。近年来,公司不断扩大规模,积极拓宽市场,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但作为一个主要生产机床工作灯的企业,每件产品的售价仅几十元,甚至十几元,最贵的也才200多元,每个产品的利润更是仅有几块或者十几块,与售价几万、几十万、上百万的机床相比可以说是微不足道。既然售价低、利润薄,那究竟是什么在支撑着企业发展的呢?
带着这个疑问,喻问沛带领记者来到成品展示区。只见这里各种各样的灯铺了一地,看着眼花缭乱。“‘量’是我们取胜的关键,就凭去年产值超过2000万,我的企业也能稳坐全国同行业前三的位置。”喻问沛自豪地说,虽然他们单个产品的利润低,但是仅工作灯的产量每年便能达到几十万台,涵盖了卤钨灯、荧光灯、白炽灯等5大类120多种规格。目前公司与全国500多家机床生产商搞配套,还有部分产品出口到欧美市场。销售不成问题,产量自然就能提高。
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我市作为中国中小机床之都,发展机床配套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三英电器便抓住这一优势,做实配套,一步一个台阶向上迈进,甚至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现如今,这种依靠做配套实现发展的企业在我市并非凤毛麟角。
市经信局局长韩业河对此分析说,对于核心竞争力不强的企业,如果单纯地引导他们走“高精尖”转型道路并不现实,也得不偿失。如果企业利用现有条件,发挥自身优势,做实“核心技术含量不高”的配套产业,便能在市场经济大风大浪中扬帆起航。“发展配套产业绝不是让配套企业充当过客,相反,做实‘配套经济’可以让企业当好发展的配角,一旦时机成熟,通过注入科技和资金,他们便可以实现向主角的转变。”韩业河说。
韩业河的分析在接下来的采访中得到了印证。协昌电机作为一家专业生产微型电机的厂家,主要生产上百种型号和规格的单相激、罩极、直流永磁等交流、直流电机,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类家用电器、办公用品和电动玩具领域。副总经理孙建华说:“我们虽然是配套企业,但绝对不是‘龙套企业’。我们的产品在终端产品中属于核心部件,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决定着下游企业的发展。”
我市支持企业依托产业链做活配套文章
时间:2013-10-25
来源:滕州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