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这样一组数据:2013年,在招生政策变化、竞争激烈的严峻形势下,枣庄科技职业学院高职招生最终录取2855人,加上“三二连读”转段生、预科生,总计招生2972人。同时,中职春夏两季招生2743人,使全日制新生突破5600人,创造了又一个招生高峰。在此基础上,成人教育新招学员突破800人,自学本科学生维持在1100人以上,面向社会开展短期培训达7848人次。
“门庭若市”的招生形势,让“我的大学”再次成为瞩目的焦点。
“成绩的取得,标志着学院的社会影响力、办学吸引力、综合竞争力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新起点的开始。”谈到喜人的发展前景,院长侯同运将目光放到了更远处。
魅力来自实力
这是一支令人尊重的教师队伍。
让我们领略一下他们头顶上耀眼的光环: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枣庄科技职业学院的教师就斩获了诸多殊荣,刘端海被评为“滕州市教学名师”,韩玉勇被评为“滕州市学科带头人”,秦峰等人荣获“滕州市五一劳动奖章”,杜高俊荣获“感动滕州人物”称号。教师节期间,毛静等13人获得“滕州市优秀教师”称号,韩祥杰等人获得“滕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魏传强获得“滕州市十佳师德标兵”称号……
荣誉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得益于有计划的培训。去年以来,该学院大力开展专业骨干教师培训,101人次分别参加了中高职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网络工程等各级各类培训,一名优秀教师还将赴德国培训,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组织165名教师参加了暑期企业顶岗实践活动,提高了教师队伍“双师”素质。组织举办了微课教学比赛,推荐优秀教师参加省级比赛,获得了骄人的佳绩。在此基础上,还开展了名师培养活动,实施了“青蓝”工程,一批勤于教书、乐于育人、善于学习的年轻教师得到了茁壮成长,并逐步成为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骨干力量。
硬件构成实力
如果说教师队伍体现的是一种软实力,那么,办学条件就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硬实力。
在全力铸造硬实力的过程中,该学院从满足“两人一事”的需求出发,统一招标采购办公桌椅,为一线教师配备办公手提电脑500多台,大大改善了教师教学、办公条件;招标采购学生课桌凳2400套、投资180万元增添了实验实训设备,建成了精品课程录播室,进一步缓解了教与学的矛盾。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东大门建设及附属工程已经完工,墨子铜像顺利迁入,学院内外部形象进一步优化。为进一步向现代化迈进,学院的水电智能控制系统也已投入使用,校园监控系统已安装完毕,基本实现了安全监控全覆盖。
成果印证实力
谈及枣庄科技职业学院,不能不提它的“丰硕成果”。
为大力推进教学成果建设,该学院开展了全院性的专业评估,加快了特色重点专业建设步伐,强化了达标课程、优质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应用。目前,学院已推荐申报了省级特色专业、省级精品课程群、省级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新增了中央财政支持的500万元汽车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申报了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新专业。教科研工作不断推进,多项高校教学改革项目获得专家鉴定、立项、获奖。
学生技能大赛取得新突破。去年以来,学院共有47名中职学生、24名高职学生及12名教师参加了教育部门主办的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斩获了多个奖项。其中,高职组获第三届华东地区大学生技能大赛一等奖,第七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国赛一等奖1项、省赛一等奖,中职组获得国家级技能大赛三等奖。
出路源自实力
上高职,人们看得最重的还是学生将来的出路。
为开辟就业新途径,有效贯彻就业“四化”,该学院目前的就业教育已形成课程化,就业工作进一步规范,就业路子进一步拓宽。新增了“临沂三禾永佳班”、“山东正元班”、“北京悦康班”和“上海仁济集团班”等4个订单培养班。同时,加强了对口升学考前辅导,对口高职、专升本升学的报名人数达比上年大幅度提高。去年以来,学院举办了大型毕业生就业双选会、60多次专场就业推荐会。
为推动校企合作,学院制定出台了相关的考核评价方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政校企深度融合项目(业务)实施指南,成立了校企合作考核专家组,校企合作项目建设取得新的突破:与微软公司合作开展了“微软创新技术体验中心”项目建设,在666万元企业实践课程捐赠的基础上,与北京能力天空科技联合开展了基于云平台的实践课程平台项目建设,参与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和台湾网奕科技资讯集团“智慧校园和智慧教室建设”项目,并成为试点单位。
对就业来说,数字也许最能说明问题。前不久,一项喜讯传来:枣庄科技职业学院2013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1%以上。这一数字,足以令人艳羡。
“我的大学”:靠实力“迎人”——来自枣庄科技职业学院的报道
时间:2013-09-26
来源:滕州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