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曹耀凯)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全域城镇化建设,城区人口60万,仅新居民就有22万人,他们在发展滕州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一些社会问题。为破解这一难题,近年来,市委政法委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新居民 “五化”管理模式,增强了服务管理能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组织网络化。在市、镇街、社区、村居(企业、学校)建立四级“纵到底”的新居民服务管理网络;在新居民各成员单位设立联络员,实现信息共享,使管理“横到边”;在村(居)级推行“1+4+x”管理模式,实现服务管理“全覆盖”。我市组建了新居民服务管理办公室,全市21个镇街设立了新居民服务管理所,146个社区和132个企业设立了新居民服务管理站,1246个村居配备了新居民专职管理员,落实了“一岗双责”管理制度。
管理网格化。在全市落实三级网格化管理。一是建立镇街新居民管理大网格。各镇街新居民管理所联合派出所、司法所、计生办、工商所等部门开展横向信息联合“管面”,纵向履职尽责“管块”,把经常性工作与联合清理清查相结合。二是建立社区新居民管理中网格。在社区和派出所警务室成立新居民管理服务中队,联合工作,信息共享,管好“片”。三是建立村居、小区、市场、学校、建筑工地、大型矿企等新居民管理小网格。成立新居民管理服务站,按照新居民人数500:1的比例在新居民聚集网格区配备了698名新居民协管员,实现辖区流动人口全覆盖。
平台信息化。运用科技手段,实现新居民服务管理科学化。开通一家“网站”。在互联网开通“滕州市新居民信息网” 专业门户网站,建立起融居住证办理、政策咨询、公共服务等信息于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建立一套“数据库”。投入50余万元资金,研究开发出功能完备、运转高效的“新居民信息管理平台”,及时录入新居民信息,并将刑释解教、社区矫正、易肇事精神病人等特殊人员分类录入数据库管理。配发一只“读卡器”。统一为镇街新居民服务管理所配备身份证读卡器,准确识别新居民所持身份证件信息,并输入信息平台管理,提高了新居民信息采集效率。
自治民主化。为依法维护新居民的合法权益,调动参与服务管理的积极性,我市在城区、矿区、市场、工地宿舍等新居民居住区域,引导他们通过民主方式,选出新居民自治组织,按照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落实义务责任;鼓励新居民优秀代表参加“志愿者队伍”,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服务亲情化。市委、市政府将新居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纳入普及义务教育总体规划,全市新居民适龄子女实际入学人数5446人,入学率达98%;先后为12000余名新居民育龄妇女免费发放避孕药具;成立了外来务工人员工资清欠领导小组,及时清理工资拖欠问题。到今年上半年,为新居民务工人员清理拖欠工资380余万元,提供法律服务15000人次。通过实施均等化公共服务,增强了新居民的家园意识,营造了和谐相处、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五化”模式让新居民成为“新主人”
时间:2013-09-05
来源:滕州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