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夏,我们合作社取得了大丰收。农民群众对农机的认识也逐步提高。相信在接下来的三秋生产中,我们社还会取得好成绩。”7月18日,级索镇阳光农机合作社负责人龙振存如是说。
其实,阳光农机合作社并非一家普通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据了解,作为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他们通过农田实验研究,取得了秸秆还田、免耕播种、土地深松、病虫害防治等4项先进技术的重大突破,作业服务面积达到2.4万亩,年纯盈利96万元,成为全市农机与农艺融合发展的典范。
据市农机局农业推广站站长王莉介绍,农艺是指农作物生产的技术与原理,包括大田作物的栽培、育种、土壤管理、施肥等。而农机农艺融合的核心,是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对此,我市围绕小麦高产创建,逐步探索出一条小麦生产耕、种、收标准化技术规范,全面引导规范小麦全过程生产机械化,实现了小麦生产农机与农艺的大融合、双提高。今年三夏期间,我市上阵各类农业机械2万余台(套),其中,小麦联合收获机2600余部,小麦机收秸秆还田率达到了100%。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劳力走出田地、走进城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普遍不高。加快农机农艺合作社发展,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的重要手段。”王莉说,近年来,我市积极引导农民把农机农艺集成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组建了10个农机农艺融合联合社,培育融合新型主体,让农民更直观地感受到农机农艺融合带来的效益。目前,合作社作业面积达50多万亩,作业收入3000多万元,农机农艺融合的技术品质不断提升。
我市着力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发展
时间:2013-07-19
来源:滕州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