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柴胡店镇紧紧围绕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安排部署,按照枣庄市环城森林公园绿道网络专项规划要求,将环城森林公园绿道建设,作为全镇创森重点工作之一,结合我镇林业发展、生态经济建设、农村道路网化工程、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文化旅游等发展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抓好荒山绿化和山区经济林发展,扩大绿色植被,全面推动绿道建设工程、山丘绿化工程、破损山体治理工程、休闲健身场所建设工程及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建设,努力建设一个“山青、水秀、物阜、民丰”的柴胡店,逐步实现城镇森林化、道路林荫化、水系林带化、农田林网化、村级林果化以及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
制定绿色规划,建立生态体系。坚持高品位规划,围绕“六大工程”,开展大规模绿化造林,构建纵横交错、风景优美的绿色通道和富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林景观,全力打造城乡一体的绿色柴胡店。同时,不断完善提升规划方案,积极做好古薛河公园入口到葫芦套影视基地,至郭沟蒲山到前大官牌坊,沿高铁西水泥路向北经南辛到梨园景区向南到老大庙大桥的绿道网络建设规划。全镇计划完成境内环城森林公园绿道计划建设26.1公里,其中,新建道路2.7公里,提升道路23.4公里,在古薛河公园南入口处和梨园景区入口处建立一级旅游服务节点2处,在葫芦套影视基地西城门处建立二级旅游服务节点1处,并完善配套设施。截至目前,已完成节点规划并与市交通运输局、市体育局、4家绿化单位及3个节点单位的对接工作。
完善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采取国家补助、政府补助、协调贷款和群众自筹的办法,整合资金,加大对林业的投入。各项造林工程采取先造林后补助的办法,造林全过程所用资金由村自行解决,镇政府当年12月组织有关单位进行检查验收,根据造林成活保存率情况,兑现补助。一是枣庄环城森林公园建设工程。采取工程招标的形式进行道路绿化,签订两年的管护合同,确保工程质量和绿化效果。镇政府对绿道两侧外延各10m范围内的农田,如期按技术意见的要求完成建设任务,栽植的苗木成活保存率在95%以上,落实了造林主体和管护责任并签订管护合同的,镇政府每亩补助200元。为确保成活,每株树清理出1平方米的树盘,每亩再补助300元。二是京台高速两侧绿化带建设工程。落实了造林主体和管护责任并签订管护合同的,造林当年每亩补助900元;造林第二年,苗木成活保存率在95%以上,镇再补助500元;造林第三年,苗木成活保存率在95%以上,镇政府再补助500元。三是山坡地经济林建设工程。成片造林100亩以上,且如期完成建设任务,造林成活保存率在95%以上,落实了管护责任并签订管护合同的,镇政府每亩补助300元。四是荒山造林工程。成片造林100亩以上,如期完成建设任务,苗木成活保存率在95%以上,落实了管护责任并签订管护合同的,镇政府按荒山造林合同兑付造林资金,每亩补助500元。五是农田林网建设工程。按照10元/棵的标准,统一栽植,其产权和管理归属村级所有。
强化机制创新,提高绿化成效。该镇按照“突出重点、打造精品”的建设理念,以绿道网络建设、荒山造林、山坡经济林发展为重点,坚持生态建设出精品,采取工程化造林机制,实行招投标,严格按合同管理,专业栽植,包栽、包活、包管护。实行林业生态建设质量责任追究制,严把规划关、整地关、苗木关、栽植关、浇水关、管护关,把每一项造林工程建设成为质量高、效益好的精品工程,切实发挥效益。林木产权单位落实好管护责任制,构建责权统一、种管结合的长效管护机制,确保林业建设重点工程一次成形、一次成景、一次成功,力争把每一项造林工程建设成为质量高、效益好的精品工程。同时,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绿道两侧外延各10米范围内的农田,如期按技术意见的要求完成建设任务,栽植的苗木成活保存率在95%以上,落实了造林主体和管护责任并签订管护合同的,由镇政府将每亩给予200元补助。
据悉,截至目前,全镇已投资210余万元,对沿线道路绿化采取分段招标的形式,完成绿道网络建设工程28.6千米,累计栽植核桃36000余株、石榴、桃21000余株,栽植大叶女贞、白蜡等乔木4100余株,侧柏、蜀桧等常绿树种15000余株,栽植小叶女贞球、黄杨球、百日红、木槿、连翘等灌木49000余棵,实现了绿道成荫,经济林成片,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景观效果。绿道两侧10米范围内绿化采取土地流转、以奖代补、鼓励户家自主种植等形式,栽植核桃、石榴16000余株,计400余亩。
下一步,柴胡店镇将做好已栽植苗木的管护及补植工作,确保栽一片、活一片,并抓住雨季造林的时机,做好绿道网络建设工程的完善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