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经济是城市的“形”,那么,文化就是城市的“魂”,是城市的“精气神”,只有两者相得益彰、协调发展,一座城市才能“形神兼备”。
在全市解放思想科学发展暨七城同创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董沂峰提出,要以加强文化古迹保护为重点,努力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要以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把历史文脉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元素来继承、提升和发扬,进一步改善投资发展环境,增强我市的综合竞争力。
我市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从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把创建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认真研究城市发展的历史和传统风貌,正确把握保护和发展的关系,贯彻实施《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和历史文化风貌、古文化遗址的保护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突出“墨子故里,善国故城”特色,加强对滕国故城、龙泉塔、老县衙等重点古建筑保护的同时,先后建设了汉画像石馆、墨子纪念馆、墨砚馆、鲁班纪念馆等,多层次、多方面展现了滕州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我市也因此于2009年成功创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要从更高层面上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城市形象,必须加快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步伐,在弘扬传统历史文化中大力发展现代先进文化,以文化之魂不断提升滕州的城市品位和对外形象。
加快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步伐,必须加强重点历史文化古迹修复建设。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古迹,往往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只有站在这些历史文化古迹面前,人们才能感慨万千,思接千载,心游万仞,而这也正是文化旅游永恒的魅力所在。在这方面,我市要学习正定县。正定县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是我国县级唯一拥有8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仅仅一个隆兴寺,就有6处文物堪称全国之最。和正定县比,我们差距很大,没有历史古街区是我们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软肋,我们务必要奋起直追。要邀请高层次专家,组织专门力量,抓好相关规划编制工作,摸清我市的文化遗产家底,明确保护范围和重点,找准保护和发展的结合点,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历史文化名城创建的关系,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结合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资源,深入研究发掘历史文化遗存,加大保护恢复力度,实施好滕国故城修复重建规划建设,启动北辛文化大遗址公园、薛国故城和前掌大遗址开发建设;突出抓好一批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地标性建筑,加快推进滕州博物馆新馆、接官巷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充分彰显滕州的历史文化底蕴。
加快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步伐,必须要积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说到底,文化就是“文而化之”,我们要用滕州乃至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化影响人、培育人、教化人,直至“化”到人的血脉中去,“化”到人的心灵中去。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一个地区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加快推进文化艺术中心建设,继续实施镇街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等文化惠民工程,尽快形成城乡全覆盖、功能更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时,瞄准文化发展前沿,加快推进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突出抓好葫芦套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龙腾水街文化产业园等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推动影视制作、文化创意、古玩字画等产业加快发展,提升滕州文化软实力。
以文化之魂提升城市品位——三论落实全市解放思想科学发展暨七城同创工作会议精神
时间:2013-03-25
来源:滕州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