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铁还得自身硬,自身先正方正人。好作风自党员干部始。只要领导带好头,不信春风唤不回。
2月16日,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整治机关“庸懒散奢疏”行为的实施意见,对全面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作出部署。实施意见要求,重点整治在机关中存在的三十种不良行为,着力解决“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促进机关工作提质提速提效,为滕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转型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治庸提能力。古人云,“任重职大,非庸材所能堪”。“庸”主要表现为不思进取、学风不正、工作畏难、能力不足。具体来说,就是对上级决策执行不力、原则性不强、遇事只说不能办不说怎么办、不注重知识更新等等。何以治庸?只有两条路:一是加大鞭策力度。宣传、组织等部门要采取措施,促使干部加强学习,提升能力。二是让能者上庸者下。墨子说过,“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当今时代,无能者当道无疑是发展的障碍。我们理应革除旧弊,建立健全“庸官”退出机制,从而激活干部队伍的活力。
治懒提效能。“懒”是一部分干部的通病,平时上班就是喝喝茶、上上网、聊聊天,以至于赶饭局、发牢骚。干工作则贪图安逸、拈轻怕重、推诿扯皮、应付差事、效率低下,任凭“上级喊破嗓子、群众跑断腿”,始终慢吞吞,人为设置障碍,一天能办的事十天办不完,严重损害了党员干部的整体形象,削弱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与群众基础。对此,我们要在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上下功夫,引导党员干部增强责任意识、效率意识,多干好事、实事。同时,从严监管、严肃问责,推行政务公开,将干部的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认真落实和完善岗位责任制,促使广大干部勤政为民,始终保持奋发进取、雷厉风行的工作状态。
治散聚合力。“散”集中体现为纪律涣散、阳奉阴违、各自为政、工作松散。具体来说,就是自觉性差、不负责任、随意性大、虚报浮夸、擅离职守,甚至与组织唱反调等等。种种“散”的问题的存在,归根到底是责任感的问题。治“散”,关键要破除本位主义。要制定相应的机制,增强纪律约束力,坚决整治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无组织纪律、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散漫作风,促使机关干部树立责任意识、中心意识和大局意识,严格遵守政治纪律、财经纪律、工作纪律,时时处处以发展为重,以群众的利益为重,自觉跳出个人“小圈子”,形成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治奢促廉洁。“奢”就是奢侈浪费,花公款大手大脚,过分贪图享受,主要表现在“舌尖上的腐败”、“屁股下的腐败”、“办公室里的腐败”、“采购上的腐败”、“考察上的腐败”等。这些都是“崽卖爷田不心疼”,是标准的“败家子”行为,对社会风气有极强的负面作用,与廉洁型机关创建、和谐社会建设背道而驰。我们必须着力解决这些问题,促使机关干部勤俭办事,把更多的财力物力用到经济社会发展上。
治疏筑和谐。“疏”就是疏远群众,不关心群众疾苦,甚至不依法办事,损害群众利益。主要表现在:权力运行不公开透明,自由裁量权过大,损害群众利益;部门权力化,权力利益化,利用职务之便“吃拿卡要”;在为群众办事中,服务意识不强,态度冷硬、行为粗暴,故意刁难;滥用权力,乱检查、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行政乱作为,损害企业利益;在发放低保救助、种粮直补等政策资金时,克扣资金、乱收费用或搭售物品等等。对此,群众最反感,意见最大,呼声最强烈。我们必须着力解决这些问题,促使机关干部树立群众观念,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构筑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不信春风唤不回——干部作风建设系列评论(十二)
时间:2013-03-06
来源:滕州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