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龙泉广场,人流如织,很多市民都跟着音乐的节拍,轻松愉快地跳着健身舞。“平日里,我除了来这里跳舞外,还经常带着孩子去图书馆看书,去鲁班纪念馆、墨子纪念馆等历史文化场所感受文化气息,现在咱老百姓的生活可真是越来越丰富多彩了。”市民冯素云感慨地说。
冯素云的一番话,道出了我市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所作的努力。为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我市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去年先后投资近2亿元建设了新博物馆,投入200万元对滕州剧院进行了升级改造,投入30万元对图书馆进行了装修改造,投资100万元建设了王学仲艺术馆新展厅……这些文化基础设施的全面完善有力地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指数”。
长长的书架上,分门别类,整齐陈列着几千册图书。书架前有人在津津有味地阅读,有人在认真做着笔记……这不是学校里的图书馆,而是级索镇北杨楼村农家书屋里的真实场景。在不断完善城市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我市还着力抓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去年,积极实施了镇街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农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的建设工程,累计建成村居文化大院1039家,农家书屋1206个,初步构建起了配套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农民群众享受到了公共文化建设带来的实惠。
文化惠民点亮百姓幸福生活
时间:2013-02-05
来源:滕州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