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取款要走到镇上的银行网点,来回十几公里非常不方便。自从村里安装了转账电话,我随时都能来取款,简单又方便。”日前,家住洪绪镇孔屯村的老人刘淑媛在家门口取到养老金时笑着说道。
原来,与她同村的王军在村内自办了一家加工厂后,安装了农商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的转账电话,在方便自己使用的同时,也为周围村民、个体工商户等提供小额取现、转账等服务,每天办理业务10余笔,大大方便了周边群众。
人民银行滕州市支行刘玉栋行长介绍说:“支付工具‘进村落户’后,使群众逐渐适应了使用支付设施,减少了现金在农村的使用量,对打击假币在农村的流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改善了农村地区的整体金融环境。”
据悉,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是中国人民银行提出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其基本目标是利用3年时间在全国所有行政村安装ATM机、转账电话等基础支付设施,为广大农村地区提供转账、小额现金支付等金融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市辖区金融机构已在1035个行政村安装基础支付设施3517部,提前完成了百分之百的金融机构参与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百分之百的行政村布放了基础支付设备的“双百”目标,畅通了农村支付结算渠道,优化了农村地区支付环境,促进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
我市金融服务覆盖千余行政村
时间:2012-12-24
来源:滕州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