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风上水上龙泉。”曾几何时,人们这样形容位居滕州东城的龙泉街道的区位优势。
五星级大酒店、鲁南美食城、大润发超市、荆河斜拉桥……不久的明天,这些现代化的城市地标,将日益凸显龙泉的独特魅力。
龙泉,崛起于东城之巅的蓝图已经绘就,其腾飞之势已呼之欲出。
“以‘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为目标,大力抢抓高铁机遇,积极承接产业项目,在强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同时,突出工作重点,彰显产业特色,着力在提升差别化、特色化、品牌化综合竞争力上下功夫,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全力打造‘董村花卉、龙泉机床、鲁南美食’三大品牌。”谈到龙泉的发展,街道党委书记孙剑踌躇满志。
细雨霏霏,清洗后的花朵显得格外娇艳。初秋的一个雨天,记者来到龙泉路南段的董村花卉大世界,见到了绿苑花木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刘怀彬。
掩映在花的海洋中,刘怀彬说:“在街道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公司的鲜花温室总面积发展到1.5万平方米,销售大厅占地1000余平方米,仅红掌系列花卉的年销量就在15万株以上。这一切,都得益于‘董村花卉’品牌效应的拉动。”
“董村花卉”品牌,是龙泉街道精心培育的三大品牌之一。街道党政一班人认为,花卉产业是朝阳产业,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点领域。发展花卉产业不仅能够绿化美化城市环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而且对于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居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龙泉街道坚持把发展花卉产业作为带动绿色循环经济的首选,以鲁南(滕州)董村花卉大世界为龙头,做大叫响品牌,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做大做强花卉产业,逐渐发展成为我国江北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花卉物流基地。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董村花卉大世界一、二期工程建设,规范运营管理,在不改变土地用途和城市规划的前提下,采取市场化运作手段,积极规划建设三期工程,建设一座集花卉展览、餐饮休闲、旅游演艺、观光景点等于一体的大型花卉生态园,全力打造‘南有广州陈村花卉大市场,北有滕州董村花卉大世界’的产业发展格局。”谈到花卉产业的发展方向,龙泉街道办事处主任王介贞充满信心。
不仅如此,龙泉街道还将进一步发挥董村艺盛花卉产销协会作用,建立健全行规、行约和诚信守约、市场准入等自律制度,整治不正当竞争行为,促进规范经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及时协商解决会员花卉产销难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积极筹办奇石盆景博览会和花卉文化节,邀请国内外客商参展营销,不断提高董村花卉大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个姹紫嫣红的龙泉,必将是一个春色满园、生机盎然的绿色龙泉。
滕州,是“山东省中小机床制造业基地”和全国“中小机床之都”。作为我市六大支柱产业之一的机床制造业,其大部分企业都坐落在龙泉街道。
位于经济开发区的山东华强精密机床有限公司,是一家跻身全市机床行业十强的重点企业。公司不仅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而且拥有自营出口权,产品销往中东、南美、印度、东南亚以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目前正在争创省级高新技术企业。面对日益红火的产销形势,市政协委员、公司董事长杨其坦由衷地说:“我们的发展离不开街道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在政策扶持、产业方向的引导和外部环境的协调上,街道党政给予了倾力帮助。孙剑书记刚一到任,就两次深入我们企业调研,动员嫁接台商企业,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发挥产业优势,做大叫响“龙泉机床”品牌,在龙泉街道上下已形成共识。目前,素有“中国中小机床之乡”美誉的龙泉街道,辖区拥有各类机械制造企业350余家,从业人员达1.2万人,产品涉及机床产品16大系列、200余种规格,其中钻铣床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2010年,机床产业实现总产值67亿元、利税5.3亿元。
龙泉街道的机床产业在形成规模优势后,并没有停止发展的步伐,而是继续按照“发展优势产业、打造核心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的思路,依托集群优势和地处经济开发区边缘的区位优势,加快规划建设投资10亿元的“龙泉中小机床孵化园”,建成“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招商、统一物业、统一管理、统一租费、统一物流、统一办公”等“八统一”的现代新型专业园区,确保园区成为富有活力、生态、低碳、流动的新型服务业经济体。项目建成后,可安置中小机床加工企业80至100家,年创产值10亿元,利税8000万元,安排就业3000人,每年培植壮大具备入园发展的机械机床加工规模企业8至10家。
在此基础上,龙泉街道健全完善东城制造业基地,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出台产业优惠政策,吸引分散的家庭作坊式机床企业逐步向基地集中,扶持中小机床企业做大做强,膨胀产业发展规模。同时,积极引导企业自主联合、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强化企业工艺流程的沟通和产品的定位,努力实现信息、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有效联系,着力解决中小企业的发展瓶颈。强化信息网络支撑,完善“中国中小机床之乡”网站建设,及时发布产业信息,大力实行网上推介,推进产业协作,搭建招商平台,为机械机床产业发展提供信息支撑。
“龙泉机床”,这张亮丽的名片已越洋过海,在世界各地尽展魅力。
餐饮服务是第三产业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餐饮服务业是否发达,是地方经济是否活跃、城乡市场是否繁荣、人民生活是否丰富多彩的一个重要标志。
塑造特色精品,做大叫响“鲁南美食”品牌,成为龙泉街道发展特色产业的主打内容之一。鲁南美食城就是这一特色产业的典型代表。
坐落于龙泉塔南首的鲁南美食城,一期投资3亿元,是配合龙泉文化广场整体开发,凭借文化资源丰富的区位优势,投巨资打造的重点服务业项目。规划占地3万平方米,由众多仿古建筑和人文景观组成,风格各异的餐厅、酒廊、舞厅等休闲场所错落有致,人造喷泉、小桥流水等人文景观点缀其间,是游人就餐和休闲的理想场所。
日前,记者走进正在建设中的鲁南美食城。在现场坐镇指挥的文昌社区总支书记王敏告诉记者:“美食城的建设备受关注,市委主要领导亲定建筑方案,最后确定了目前的汉唐风格。在街道办事处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工程进展顺利,上岛咖啡、东来顺、便宜坊、包天下等知名品牌已开始入驻,全聚德等连锁加盟项目也正在洽谈中。全部运营后,鲁南美食城将汇集天下美食精华,成为鲁南地区首屈一指的消费场所。”
鲁南美食城的打造,只是龙泉街道叫响“鲁南美食”的举措之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龙泉街道辖区遍布高档住宅区,常住人口达到16万人,流动人口随之大量增加。加之京沪高铁的开通和作为“枣庄二日游”城市旅游线上的重要节点以及滕州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区,辖区人流、物流、信息流将更加密集,餐饮服务业面临着难得的巨大发展机遇。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抓好鲁南美食城的建设,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采取逐步运营的办法,条件成熟一家开业一家,确保今年下半年全面运营。同时,积极与荆河两岸生态景观带和‘一塔六馆’旅游休闲区相融合,形成品八方美食、赏古滕盛景的良好格局。”帮包美食城项目的龙泉街道党委副书记周焕厚这样说。
面对东城开发如火如荼的发展形势,龙泉街道正着力抓好星级宾馆、酒店的建设,加快推进投资5.16亿元的大润发超市及贵和假日酒店项目建设,完善投资4.2亿元的滨江国际大酒店、投资2亿元的汇龙大厦(金荷花大酒店)的装饰装修,规范滕州饭店和滕州宾馆的运营管理,进一步提升餐饮服务业的档次和水平。
“鲁南美食”,食在龙泉。为全面提升餐饮业的整体水平,龙泉街道加大对餐饮服务业的支持服务力度,先后吸引了墨子楼、锦宴会馆、白金汉爵、醉美滕州商务酒店、荣城海鲜楼、老运河渔邨酒店、东方之珠酒楼等一批中高档餐饮项目落户。为做大做强这些项目,街道出台了扶持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产生了良好的集聚效应。如今的龙泉餐饮服务业,红红火火,“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更加完善,已成为街道城市性经济板块中的重要一极。
芳香四溢的“鲁南美食”,已成为龙泉街道吸引客商、集聚人气的金字招牌,正日益焕发出独特的魅力。
五星级大酒店、鲁南美食城、大润发超市、荆河斜拉桥……不久的明天,这些现代化的城市地标,将日益凸显龙泉的独特魅力。
龙泉,崛起于东城之巅的蓝图已经绘就,其腾飞之势已呼之欲出。
“以‘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为目标,大力抢抓高铁机遇,积极承接产业项目,在强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同时,突出工作重点,彰显产业特色,着力在提升差别化、特色化、品牌化综合竞争力上下功夫,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全力打造‘董村花卉、龙泉机床、鲁南美食’三大品牌。”谈到龙泉的发展,街道党委书记孙剑踌躇满志。
细雨霏霏,清洗后的花朵显得格外娇艳。初秋的一个雨天,记者来到龙泉路南段的董村花卉大世界,见到了绿苑花木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刘怀彬。
掩映在花的海洋中,刘怀彬说:“在街道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公司的鲜花温室总面积发展到1.5万平方米,销售大厅占地1000余平方米,仅红掌系列花卉的年销量就在15万株以上。这一切,都得益于‘董村花卉’品牌效应的拉动。”
“董村花卉”品牌,是龙泉街道精心培育的三大品牌之一。街道党政一班人认为,花卉产业是朝阳产业,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点领域。发展花卉产业不仅能够绿化美化城市环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而且对于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居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龙泉街道坚持把发展花卉产业作为带动绿色循环经济的首选,以鲁南(滕州)董村花卉大世界为龙头,做大叫响品牌,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做大做强花卉产业,逐渐发展成为我国江北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花卉物流基地。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董村花卉大世界一、二期工程建设,规范运营管理,在不改变土地用途和城市规划的前提下,采取市场化运作手段,积极规划建设三期工程,建设一座集花卉展览、餐饮休闲、旅游演艺、观光景点等于一体的大型花卉生态园,全力打造‘南有广州陈村花卉大市场,北有滕州董村花卉大世界’的产业发展格局。”谈到花卉产业的发展方向,龙泉街道办事处主任王介贞充满信心。
不仅如此,龙泉街道还将进一步发挥董村艺盛花卉产销协会作用,建立健全行规、行约和诚信守约、市场准入等自律制度,整治不正当竞争行为,促进规范经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及时协商解决会员花卉产销难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积极筹办奇石盆景博览会和花卉文化节,邀请国内外客商参展营销,不断提高董村花卉大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个姹紫嫣红的龙泉,必将是一个春色满园、生机盎然的绿色龙泉。
滕州,是“山东省中小机床制造业基地”和全国“中小机床之都”。作为我市六大支柱产业之一的机床制造业,其大部分企业都坐落在龙泉街道。
位于经济开发区的山东华强精密机床有限公司,是一家跻身全市机床行业十强的重点企业。公司不仅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而且拥有自营出口权,产品销往中东、南美、印度、东南亚以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目前正在争创省级高新技术企业。面对日益红火的产销形势,市政协委员、公司董事长杨其坦由衷地说:“我们的发展离不开街道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在政策扶持、产业方向的引导和外部环境的协调上,街道党政给予了倾力帮助。孙剑书记刚一到任,就两次深入我们企业调研,动员嫁接台商企业,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发挥产业优势,做大叫响“龙泉机床”品牌,在龙泉街道上下已形成共识。目前,素有“中国中小机床之乡”美誉的龙泉街道,辖区拥有各类机械制造企业350余家,从业人员达1.2万人,产品涉及机床产品16大系列、200余种规格,其中钻铣床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2010年,机床产业实现总产值67亿元、利税5.3亿元。
龙泉街道的机床产业在形成规模优势后,并没有停止发展的步伐,而是继续按照“发展优势产业、打造核心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的思路,依托集群优势和地处经济开发区边缘的区位优势,加快规划建设投资10亿元的“龙泉中小机床孵化园”,建成“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招商、统一物业、统一管理、统一租费、统一物流、统一办公”等“八统一”的现代新型专业园区,确保园区成为富有活力、生态、低碳、流动的新型服务业经济体。项目建成后,可安置中小机床加工企业80至100家,年创产值10亿元,利税8000万元,安排就业3000人,每年培植壮大具备入园发展的机械机床加工规模企业8至10家。
在此基础上,龙泉街道健全完善东城制造业基地,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出台产业优惠政策,吸引分散的家庭作坊式机床企业逐步向基地集中,扶持中小机床企业做大做强,膨胀产业发展规模。同时,积极引导企业自主联合、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强化企业工艺流程的沟通和产品的定位,努力实现信息、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有效联系,着力解决中小企业的发展瓶颈。强化信息网络支撑,完善“中国中小机床之乡”网站建设,及时发布产业信息,大力实行网上推介,推进产业协作,搭建招商平台,为机械机床产业发展提供信息支撑。
“龙泉机床”,这张亮丽的名片已越洋过海,在世界各地尽展魅力。
餐饮服务是第三产业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餐饮服务业是否发达,是地方经济是否活跃、城乡市场是否繁荣、人民生活是否丰富多彩的一个重要标志。
塑造特色精品,做大叫响“鲁南美食”品牌,成为龙泉街道发展特色产业的主打内容之一。鲁南美食城就是这一特色产业的典型代表。
坐落于龙泉塔南首的鲁南美食城,一期投资3亿元,是配合龙泉文化广场整体开发,凭借文化资源丰富的区位优势,投巨资打造的重点服务业项目。规划占地3万平方米,由众多仿古建筑和人文景观组成,风格各异的餐厅、酒廊、舞厅等休闲场所错落有致,人造喷泉、小桥流水等人文景观点缀其间,是游人就餐和休闲的理想场所。
日前,记者走进正在建设中的鲁南美食城。在现场坐镇指挥的文昌社区总支书记王敏告诉记者:“美食城的建设备受关注,市委主要领导亲定建筑方案,最后确定了目前的汉唐风格。在街道办事处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工程进展顺利,上岛咖啡、东来顺、便宜坊、包天下等知名品牌已开始入驻,全聚德等连锁加盟项目也正在洽谈中。全部运营后,鲁南美食城将汇集天下美食精华,成为鲁南地区首屈一指的消费场所。”
鲁南美食城的打造,只是龙泉街道叫响“鲁南美食”的举措之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龙泉街道辖区遍布高档住宅区,常住人口达到16万人,流动人口随之大量增加。加之京沪高铁的开通和作为“枣庄二日游”城市旅游线上的重要节点以及滕州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区,辖区人流、物流、信息流将更加密集,餐饮服务业面临着难得的巨大发展机遇。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抓好鲁南美食城的建设,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采取逐步运营的办法,条件成熟一家开业一家,确保今年下半年全面运营。同时,积极与荆河两岸生态景观带和‘一塔六馆’旅游休闲区相融合,形成品八方美食、赏古滕盛景的良好格局。”帮包美食城项目的龙泉街道党委副书记周焕厚这样说。
面对东城开发如火如荼的发展形势,龙泉街道正着力抓好星级宾馆、酒店的建设,加快推进投资5.16亿元的大润发超市及贵和假日酒店项目建设,完善投资4.2亿元的滨江国际大酒店、投资2亿元的汇龙大厦(金荷花大酒店)的装饰装修,规范滕州饭店和滕州宾馆的运营管理,进一步提升餐饮服务业的档次和水平。
“鲁南美食”,食在龙泉。为全面提升餐饮业的整体水平,龙泉街道加大对餐饮服务业的支持服务力度,先后吸引了墨子楼、锦宴会馆、白金汉爵、醉美滕州商务酒店、荣城海鲜楼、老运河渔邨酒店、东方之珠酒楼等一批中高档餐饮项目落户。为做大做强这些项目,街道出台了扶持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产生了良好的集聚效应。如今的龙泉餐饮服务业,红红火火,“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更加完善,已成为街道城市性经济板块中的重要一极。
芳香四溢的“鲁南美食”,已成为龙泉街道吸引客商、集聚人气的金字招牌,正日益焕发出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