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22条 用时0.015秒
诗书继世长”的古训,以及《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经典,不仅包含修身齐家、为人处世等方面的规定,更有着诸多清正廉洁方面的训诫。家风淳正,贤人辈出,与先祖立下的家规不无关联。以山西闻喜裴柏村裴氏家族为例,先祖立下“重教守训,崇文尚武,德业并举,廉洁自律”的家规,世代遵守不渝,烛照......
发布时间:2025.02.10
到的高度也不一样。作者循序渐进步步为营,分别对道、德、仁、义、礼所能达到的不同层次给予了不同的定义:如果想成为一个合格的人,五者缺一不可。贤人君子,则是懂得世事的盛衰规律、通晓万物的成败数理、审时度势明了去留之道的人。真正的才俊,是德行怀抱远志、信念与众不同、正义得众认同、才智启......
发布时间:2025.01.06
是吾师。待葺个、园儿名佚老。更作个、亭儿名亦好。闲饮酒,醉吟诗。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休休休,更说甚,是和非!这首词抒发了以古代贤人为师的情怀,描述了对归隐田园、饮酒吟诗的生活的向往。同时通过给儿子讲述道理的方式,曲折表达了对朝廷不采用自己抗金主张的愤懑,体现了正直不阿......
发布时间:2024.11.07
优越而对士骄傲啊!从这部家训,既能看出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更能体悟出他的为官品德。周公为政的第一大官德就是礼贤下士、尊重人才。周公曾为见贤人而“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周公辅佐年幼的成王,建设国家,恢复生产,制定国家发展规划,制作礼乐制度,镇压反周势力,消除周边隐患,安抚商朝......
发布时间:2024.10.09
以民为本,又要做到对外严明、嫉恶如仇。对内和对外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即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感互为其本,其目的是做一个明体达用、内外如一的贤人君子。兼济天下,九州一统兼济天下,就是胸怀天下,关注国家命运,以自身才智为国家、民族的进步贡献力量。《钱氏家乘》推崇“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
发布时间:2024.09.20
以民为本,又要做到对外严明、嫉恶如仇。对内和对外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即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感互为其本,其目的是做一个明体达用、内外如一的贤人君子。兼济天下,九州一统兼济天下,就是胸怀天下,关注国家命运,以自身才智为国家、民族的进步贡献力量。《钱氏家乘》推崇“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
发布时间:2024.08.29
间。审慎于细微,始终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方能正官德、赢民心。慎微,能守清本。《后汉书》有言:“明者慎微,智者识几。”重小节,历来深受贤人智士所推崇。细微之处见品格,细微之处见成败。在处世中始于小,防于小,才能防微杜渐,守住清正廉洁之本。被誉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连一日......
发布时间:2024.03.22
称:“子夏居西河,教弟子三百人,为魏文侯师。”《史记·魏世家》记载:“文侯受子夏经艺,客段干木,过其闾未尝不轼也。秦尝欲伐魏,或曰:‘魏君贤人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合,未可图也。’文侯由此得誉于诸侯。”可见子夏影响之大,堪称名震诸侯。在子夏的教育影响下,魏文侯、李悝等人对魏国的治......
发布时间:2024.02.26
战国策·燕策》记载:战国时期,燕国实力较弱,燕昭王为贤臣郭隗建造房屋,并拜他为师。此举让天下人看到了其礼贤下士之心,乐毅、邹衍、剧辛等一众贤人纷纷投奔、辅佐,燕国日益富强。正所谓:“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通过发挥贤者的典型示范作用,以一带多,形成学贤比贤的良好......
发布时间:2024.02.26
中的故事把时间线拉长,增添了子期死、伯牙毁琴的情节,强调伯牙子期由高山流水之琴曲成为知音。这一故事前后分别有点明主旨的句子。前面是一句“凡贤人之德,有以知之也”。后面还有引申的论述,“非独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礼以接之,贤奚由尽忠?犹御之不善,骥不自千里也”。伯牙子期......
发布时间:2024.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