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178条 用时0.016秒
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历史。语重心长的话语背后,是一幅从烽火弦歌到薪火相传的精神长卷。烽火弦歌激荡救国志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连天烽火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师生先南迁长沙,合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又辗转数千里到达昆明,改称西南联合大学。办......
发布时间:2025.10.15
苦,满纸都是对妻子的愧疚和思念,对女儿的希冀和疼爱。语言平实,深情无限,这样的语言不是豪言壮语,没有激情满怀,却有血有肉、真实不虚,是经历生死考验的共产党员的真情流露。这也是许晓轩的革命精神能引发无数后来人情感共鸣的关键所在。从容就义,血泪嘱托书生意气,铁骨柔情。对家人的思念背后......
发布时间:2025.10.15
新政协的召唤是民主人士“向北方”的必然选择。特殊时期的“向北”之路,可以用“惊涛骇浪”来形容。每位北上的志士都面临着三大致命风险——“海上生死劫”,台湾海峡台风频发,首批北上船只险些倾覆;美蒋舰艇在黄海、东海严密巡查,稍有不慎即遭拦截。“中转困局”,途经韩国仁川需应对当地政府盘查......
发布时间:2025.09.26
宣讲活动。在红色故事宣讲环节,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军休干部徐东海以《老山烽烟铸军魂》为题率先开讲。他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深情还原了战场上的生死瞬间,生动讲述了战友间以命相护的铁血情谊,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细节让现场听众热泪盈眶。活动现场,徐东海正式被聘为善城“声”力量志愿宣讲团成员。......
发布时间:2025.09.23
课,她凭借深厚的理论功底与丰富的临床经验,将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讲解。授课内容兼具实用性与指导性,既系统传授了心肺复苏、创伤处理等关乎生死的急救技能,又深入阐释了中医药“治未病”的养护智慧,为与会人员构建起“应急处置+日常养护”的双重健康保障体系。张旭东强调,基层干部在乡村发展......
发布时间:2025.09.18
从发病之初的怀疑,到面对现实之后发起对渐冻症全面进攻的完整过程,包括其治病经历、对人生的理解、对自己忙碌前半生的回忆与思考,以及关于亲情和生死的深切感悟。有痛苦、迷茫与绝望,更有拼搏、无畏与希望,看见了波折四起,也看见了绝地反击。这本书记录的不仅是一位卓越企业家、一位渐冻症斗士的......
发布时间:2025.09.11
战争根源,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同志们、朋友们!中华民族是不畏强暴、自立自强的伟大民族。当年,面对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的生死较量,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奋起反抗,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今天,人类又面临和平还是战争、对话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
发布时间:2025.09.03
身上有着强烈的道德英雄主义,但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他曾在衡山起兵,以失败告终,他说“固将死生以之,岂徒遁世无闷,而终隐之为得哉”,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曾加入南明朝廷,但理想与现实严重背离,即便他的才华得到了南明重臣瞿式耜等人赏识,但也只是短暂做过行人司行人这样负责传旨的官员,......
发布时间:2025.09.03
门销烟、奋力抗英而闻名中外。1840年9月,遭诬陷的林则徐被革职;后再受诬陷于次年6月被充军新疆伊犁。在遣戍途中的古城西安,林则徐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可谓逆境中的千古绝唱。故居第一进大厅插屏门前是一尊林则徐半身雕塑。端详这古铜色玻璃钢材质雕塑那深邃的眼神和坚毅的表情......
发布时间:2025.08.19
则徐功业卓著,却颇多坎坷。然而,无论进退顺逆,抑或是非毁誉,林则徐都报以海山情怀,宠辱得失置之度外,丝毫不以个人祸福为念。他因禁销鸦片被放新疆戍边,在古城西安告别妻子家人,慷慨作诗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此句既是林则徐的冰雪襟怀,也是三坊七巷的精神标杆。(王跃文)......
发布时间:2025.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