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14条 用时0.016秒
不久之后,吏治复归腐败。反观北宋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时,虽遭权贵阻挠被贬,但其新政中“抑侥幸”、“精贡举”等政策持续启发着后人,成为后来王安石变法的张本和经验。立,不仅是一个奋起的动作,更是一种代代传承、久久为功的状态。步入新时代,“立”的内涵在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被赋予新的生命力......
发布时间:2025.04.14
曾巩及第,走向仕途,在京时校勘、整理史书、诗文集,外任时勤勉为政,颇有治声,其间皆以文传道,不为空言。《宋史·曾巩传》评其“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是给这位持道自守、胸怀远阔的文章家的最好评价。明清时期,曾巩得到唐宋派、桐城派的尊崇,文章成为......
发布时间:2024.10.29
声音留在了竹桥村的门廊墙缝间、天井花池中。明清之际,江西抚州的金溪曾是赣版书籍印刷中心,有“临川才子金溪书”的美誉。临川才子晏殊、曾巩、王安石、汤显祖可谓名闻宇内。金溪与临川山水相连,明代成为赣东商业重镇,并向书业、纸业发展。到清嘉庆年间,竹桥人余钟祥在浒湾镇创办了“余大文堂”刻......
发布时间:2024.08.26
白、书法中的断缺,反而呈现出更流动的气韵,使人的情感在其中释放,精神在其中遨游,从而达到琴心合一的境界。因此,古代文人士大夫往往视琴如友,王安石“高山流水意无穷,三尺空弦膝上桐”、岳飞“欲将心事付瑶琴”都在与琴的交流中倾注情感、表达心声。七弦泠泠,贯清风于指下;琴音渺渺,发幽情于心......
发布时间:2024.08.05
据《宋太史传》记载,宋濂六岁能诵读古书,九岁能作诗,过目不忘,堪称“神童”。即便有如此过人之处,宋濂在学习上还是不曾有丝毫懈怠和自满。在王安石的笔下,有位同样有着过人天资的“神童”——方仲永,“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
发布时间:2024.04.15
而求知地下之蛰龙,非不臣而何?’神宗曰:‘诗人之词,安可如此论,彼自咏桧,何预朕事!’时相语塞。”此文中时相乃宋代著名的“三旨相公”王珪。王安石罢相后,变法派人才危机。元丰年间的宰执大臣,大都才具平庸。王珪为相,庸碌低能,少有建树,只会恭敬从命。此类朝官与御史台酷吏沆瀣一气,妒贤忌......
发布时间:2024.03.02
未笑而和……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愚者反此,不能法天而恤于人,不知贵真,禄禄而受变于俗,故不足。” 君子诚之为贵。史料记载,曾巩和王安石在年轻时就是好友,有次有人问曾巩:“你和王安石是布衣之交,王安石这个人到底怎么样?”曾巩回答:“王安石的文章和作为确实不在汉代扬雄之下,不过......
发布时间:2023.09.20
东坡所写的一篇文章,他就快乐终日。只要有苏东坡一首诗达宫中,神宗必当诸大臣之面感叹赞美之,现今人读之莫不如此。二是宦海沉浮却一心忧国为民。王安石的变法使农民逃离乡里,苏东坡虽无法一施援手,但却不停为他们呼天求救。杭州“苏公堤”、徐州故黄河畔之“黄楼”以及抗暴诗“君不见,钱塘湖,钱王......
发布时间:2022.10.14
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历代的诗人墨客总是以最美好的诗句,赞颂新年的来临。王安石的《元日》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
发布时间:2022.01.10
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历代的诗人墨客总是以最美好的诗句,赞颂新年的来临。王安石的《元日》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
发布时间:2022.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