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9条 用时0.017秒
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这种旷达自足的情怀,正是源于苏轼对世俗功利、个人得失的淡然。摆脱了物欲之浓,守住本分本真,清风明月的胜景才能纷涌入心。淡泊能明志,肥甘易丧节。广大党员干部当克制私欲,不汲汲于荣名,不戚戚于卑位,以淡养廉、以淡养德。如此,方得神爽、气清、安适。(廖淼)......
发布时间:2025.06.19
宜重宜慎。”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他却能“不改其乐”。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朱子家训》倡导从日常生活入手,“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发布时间:2024.12.18
和坚定的职业信念,牢记“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使命,始终保持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始终点燃昂扬向上、无怨无悔的工作激情,始终坚守淡泊明志、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把聪明才智奉献给教育事业,把无私大爱倾注给每一个学生,努力做学生爱戴的老师、群众满意的园丁、社会称颂的楷模。二是涵养......
发布时间:2024.06.03
本应做“一夜鱼龙舞”的快意狂欢,却“众里寻他千百度”,甘守寂寞,不忘初心,继续奋斗在工作岗位上。一盏亮着微光的小屋,一方守住初心的小天地,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人生三境界,从第一境的迷茫,到第二境的坚守,再到第三境的淡泊,这就是一位孤勇者的奋斗历程。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王国维先......
发布时间:2024.05.29
”有了志向目标,就要孜孜不倦,勤勉不息,达到目标,实现理想。孔子称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实际上,淡泊正是为了排除世俗名利的羁勒,向自己的内心探索,正如诸葛亮所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志不真则心不热,心不热则功不紧。要想成就事......
发布时间:2024.02.18
人格缺失。“快于意者行于云。”如果放纵自己的贪欲,就如同浮云一般没有定向,终将难以成事。唯有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弃非分之想,才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欲无度者,其心无度;心无度者,则其行为不可知矣。《列子·说符》记载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个齐国人特别贪恋黄金,在赶集路过一家金......
发布时间:2023.08.24
心的贪欲。因此,真正的智者总是节制有度,通过“穷养”来磨炼心智,保持清醒的头脑。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朱子家训》则倡导从日常生活入手,“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发布时间:2023.08.22
自己的社会形象,在市场经济大潮面前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不为一时之利动摇、不为一时之誉急躁,决不当市场的奴隶。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用王国维“治学三境界”来鼓励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三境界”不仅是创作、治学渐进、渐悟、渐成的......
发布时间:2019.04.24
3.“氢弹不能有好几个‘父亲’” 数十年默默无闻,于敏却怡然自得。他喜欢诸葛亮,喜欢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是将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奉为圭臬。这个内向又安静的科学家,对“宁静”有着自己的理解:“所谓宁静,对一个科学家而言,就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权势所......
发布时间:2019.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