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17条 用时0.015秒
既是创建西周王朝的开国元勋,又是稳定西周王朝、促使“成康之治”的主要决策人。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把周公封在了鲁地,但周公因为辅佐朝政,日理万机,没有时间就封,就让自己的儿子伯禽代为就位。伯禽是周公长子,鲁国第一任国君。《诫伯禽书》就是在伯禽去封地之前,周公告诫儿子的一段......
发布时间:2024.10.09
运到洛阳的。危机感本就盘桓在张翰的心头,故乡佳肴刻在内心的痕迹忽然浮起,成了触媒,让他彻底清醒了,终于承认了一直不愿客观面对的形势,那就是朝政昏暗,如果为了名利继续羁留在京师,绝不明智,不如归乡图个逍遥人生。于是,他当机立断,尽快打道回府,表面给出的理由却很轻巧:没别的原因,不是......
发布时间:2024.07.22
而不言,只有干宝《晋纪》据实记载,这得到了唐代史学家刘知几的高度赞扬。在《晋纪总论》中,干宝一以贯之地秉持了实录的精神,毫不避讳地直陈西晋朝政的过失。在论述西晋短祚而亡的深层原因时,干宝尖锐指出世风败坏的根源就是司马氏“不及修公刘太王之仁也”。统治者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导向,以至于道......
发布时间:2024.06.25
朝臣一直绕不过去的话题。永和四年(348年),桓温以平蜀之功威名大震,势力迅速做大,引起朝廷恐惧。为了对抗桓温势力,朝廷起用扬州刺史殷浩参综朝政,以抑制桓温。此后,更是为了阻止桓温北伐而决定任用殷浩担当北伐重任。而殷浩也颇希望借助北伐建功立业、树立威望。虽然对各方意图有清醒的认知,但......
发布时间:2024.04.30
任进贤知县,官至江西布政司参议,万历四十六年(1618)致仕,结庐杭州南屏山,天启六年(1626)辞世。从生平看,他主要活动于万历一朝,万历后期朝政荒废,士风颓败,前往各地征税的宦官,对百姓敲诈勒索,百姓不堪其扰。 黄汝亨是当时有名的经师,以对儒家经典的精深理解和对时文写作的熟稔,吸......
发布时间:2023.09.26
定。即便是在强调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倡导以人为本、重视民生的今天,这样的实绩观仍然不失其进步的意义。通过读《资治通鉴》,我们了解到,大凡朝政崩坏、纲纪废弛之际,或门第取士、或以貌取人、或卖官鬻爵、或任人唯亲,不一而足。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离开群众的评议和监督,选人用人就会缺乏广......
发布时间:2022.10.13
”;苏轼“久陪方丈曼陀雨,羞对先生苜蓿盘”。 然而,现实与理想总是有差距。在薛令之为唐玄宗第三子李亨之师时,他目睹唐玄宗晚期的怠惰,对朝政腐败的不满日增,毅然称病辞官。从京城中,走出一位为官四十年的朝廷大员,竟是身裹素衣,肩挂琴囊,两袖清风,徒步南归的清癯老者,让所有前来送行和......
发布时间:2020.09.21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不随世俗、不附权贵、不显媚态,正是君子应有的人格、风骨和尊严。史载,明朝正统初期,太监王振专擅朝政,招权纳贿,大小官员争相献金求媚,腐败成风。而时任山西巡抚的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
发布时间:2020.08.24
以示哀悼。嗣后,又追封狄仁杰为梁国公。 狄仁杰,青年入仕,耄耋而逝,效命唐室数十载。他勤于吏职,政绩卓著;刚正不阿,敢于直陈己见,对朝政多所匡正;有胆有识,不向邪恶势力屈从,昭彰后世;他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佐助武则天立下不朽功勋。他的诸多传奇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 ......
发布时间:2019.08.19
这些奏议系统论述了政治、经济、民族、军事、教育、民生等方面治政内容,为明孝宗的统治提供了较为完整的方略和理论依据。 其次,他能够针对朝政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当时任用奸佞、贬斥贤良、大肆腐败等现象丛生。丘濬给明孝宗上了一个折子《论厘革时政奏》,告诫皇帝治理天......
发布时间:2019.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