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3条 用时0.016秒
而斗争,最终为民族而牺牲。李大钊深切的民族情怀不仅体现在其哲学、政治学、历史学等著述中,也淋漓尽致地体现在其诗歌作品中。为民族之危殆而落寞悲愁李大钊早期的诗歌充满了对落后、战乱、苦难之民族的悲愁之情。1907年,年轻的李大钊便心怀报国之志,为探寻民族救亡良策而踏上求学之路。正如他在《......
发布时间:2024.08.16
个地方,尽我的力量,做我应该做的事情。”叶嘉莹的老师顾随先生常说:“一个人要以天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体验,过乐观之生活。”即使悲愁如海,都要乐观人世,纵有逃禅之心,也不隐居避世。叶先生则根据老师的话体悟到,“伟大的诗人必须把‘小我’转化成‘大我’,把自己的胸襟扩大到对......
发布时间:2023.11.06
瀚海、大漠等情境表达被弱化。如李白在《清溪半夜闻笛》所作的“羌笛梅花引,吴溪陇水情。寒山秋浦月,肠断玉关声”,描绘的荒凉壮丽与哀怨婉转,悲愁之情尽显。沈宇《武阳送别》中的“菊黄芦白雁初飞,羌笛胡笳泪满衣。送君肠断秋江水,一去东流何日归”,此处的“羌笛”已成为表达离别悲伤之情的代......
发布时间:2023.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