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16条 用时0.014秒
诠释了“有一定之略,然后有一定之功”的哲理。唐代“贞观之治”的形成,也彰显出战略思维的重要性。据《贞观政要》记载,在经历了隋末战乱后,唐太宗采纳魏征的建议,确立了“偃武修文”的战略方针,提出“戡乱以武,守成以文,文武之用,各随其时”。在这一战略指引下,唐朝推行均田制促进生产,完......
发布时间:2025.11.14
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辅佐明君、化风成俗,是古代读书人的梦想。曾致尧这一辈人,名字中都有一个“尧”字。他官至礼部郎中、户部郎中。宋太宗曾宴请曾致尧等大臣,提到经济恢复、府库充足时,太宗颇露得意之色。当时江南正遭遇旱灾,曾致尧当即奏对:“未及江南一夜秋雨之为富也”,倘若江南......
发布时间:2025.09.03
洲”之誉显耀士林。宋元书院藏书刻书之盛在书籍史上堪称典范。自宋开国,朝廷即以赐书为文治要策,白鹿洞书院于太平兴国二年(977),嵩阳书院于宋太宗至道二年(996)先后获得御赐国子监印本儒家《九经》;岳麓书院在咸平四年(1001)得真宗赐国子监诸经释文、义疏及《史记》《玉篇》《唐韵》等书;大......
发布时间:2025.06.10
回来游颇感遗憾之处。当然,卧佛寺的出名,对于大众来说,还是睡佛。梁思成风趣地写道:“据说正殿本来也有卧佛一躯,雍正还看见过,是旃檀佛像,唐太宗贞观年间的东西。却是到了乾隆年间,这位佛大概睡醒了,不知何时上哪儿去了。只剩了后殿那一位,一直睡到如今,还没有醒。”对于卧佛寺,《长安客话......
发布时间:2025.03.17
篇箴言,为西周主管田猎的官员虞人规劝周王不要耽于田猎之辞。后蜀国主孟昶为劝诫官员勤于政务,清慎爱民,特作《令箴》,计二十四句,每句四字。宋太宗赵光义择其精要而成“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四句十六个字,他下令将其颁于州县并勒石立于衙署大堂前,以告诫众官员洁身自爱,慎......
发布时间:2025.03.10
基层兴则国家兴 基层安则天下安陈 刚“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学生时代读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只将其当成一篇臣下尽责的奏疏,不能深刻理解居安思危的道理。而今再读,不禁心生感慨:初闻不识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穿梭在鳞次栉比的楼阁亭台之下,抬头望......
发布时间:2024.12.12
字》注:“刑,罚罪也。”“刑”的本义为处罚、治罪,作动词,如《韩非子·有度》讲道:“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又指刑罚,作名词,如《谏太宗十思疏》讲道:“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也可引申为法律,作名词,如《论语》讲道:“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如何做到“怀刑”?关键是要心有......
发布时间:2024.11.12
解员介绍道,这块匾是李氏后人为颂扬先祖李沆清廉勤政的美好品德所立,悬挂在李氏家族的家庙祠堂上方。匾文“旋马家声”来自一个典故,主人公是北宋太宗、真宗两朝的名臣、有“圣相”美誉的李沆。公元980年,北宋统一的第二年,李沆通过科举成为一名官员。宋真宗继位后,端庄持重的李沆成为了宰相。此时......
发布时间:2024.10.22
而今朝廷征辽东,渴求猛将,夫君何不从军,建立一番功业,荣归故里再改葬先人,岂不更好?薛仁贵于是决定从军征东,以一袭白衣冲锋在前,而获得唐太宗李世民的关注。自此之后,薛仁贵战功不断,留下颇多为后人流传的战绩。据说薛仁贵寒微之时,同乡一个叫王茂生的人经常接济他。待到薛仁贵成就了一番......
发布时间:2024.09.20
有镃基,不如待时。”正如《鬼谷子》里讲:“察势者明,趋势者智”,只有把握历史时机、洞察历史大势的才是明白人,能够顺应历史大势的才是智者。宋太宗年间,将领崔翰随军出征太原,太原平定后,宋太宗要对幽蓟(今华北地区)采取行动。然而,诸将认为刚刚经过大战,此时军队人困马乏、粮饷缺乏,不宜......
发布时间:2024.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