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10条 用时0.011秒
不改初心,面对奸佞伸来的“橄榄枝”,他清醒坚定,决不与之同流合污。当一个人作风正派且始终不移,他就具备了不怒自威的凛然气质,使人心存敬畏。唐玄宗的宠臣王毛仲志满气骄,对众人的阿谀奉承已不满足,当女儿出嫁时,唐玄宗问王毛仲还缺什么,王毛仲道“万事已备,但未得客。”原来,其他人皆愿意前......
发布时间:2025.08.19
制度推动读书至道、求学进仕成为普遍观念,“书院”应运而生。初为民间私人藏修书斋,其后发展出聚众讲学,游宴会友的丰富功能。开元五年(717),唐玄宗选拔饱学之士20人,于乾元修书院编校书籍,次年更名为丽正书院。并专设官职“刊缉古今之经籍,以辨明邦国之大典”(《唐六典》),负责国家藏书的修撰......
发布时间:2025.06.10
日行百里,代价是每年上千人葬身激流。封建官僚机器永远在寻找更完美的齿轮,却从不追问机器运转的方向。统治集团深谙“以勤政掩暴政”的统治艺术。唐玄宗设立荔枝使的诏书,与宋徽宗采办花石纲的御笔并无二致。那些被写进《大唐六典》的驿站管理制度,在具体执行中化作敲骨吸髓的刑具。岭南到长安的驿站......
发布时间:2025.05.29
署,同时也可以指向其他的宫廷音乐机构。与前代相似,唐时的踏歌仍旧是一种集体性乐舞形式,多人连手踏地应歌是其基本特征。张鷟《朝野佥载》中说到唐玄宗先天二年正月十五、十六晚上在长安安福门外燃灯万余盏,选“长安、万年少女妇千余人”于灯下踏歌,场面之壮观,可见一斑。这是盛唐宫廷踏歌表演的情......
发布时间:2024.12.02
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发布时间:2022.01.10
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发布时间:2022.01.10
薛令之的“苜蓿盘”;如苏辙“手植天随菊,晨添苜蓿盘”;苏轼“久陪方丈曼陀雨,羞对先生苜蓿盘”。 然而,现实与理想总是有差距。在薛令之为唐玄宗第三子李亨之师时,他目睹唐玄宗晚期的怠惰,对朝政腐败的不满日增,毅然称病辞官。从京城中,走出一位为官四十年的朝廷大员,竟是身裹素衣,肩挂琴囊......
发布时间:2020.09.21
倚;小人似藤萝,附物方兴。”这表明,君子安居本位、不羡外物,不卑不亢、堂堂正正。相反,小人奴颜媚骨,曲意逢迎,甚至“胁肩谄笑,病于夏畦”。唐玄宗时期,杨贵妃堂兄杨国忠任宰相。有人劝告进士张彖谒见求官:“见之,富贵可立图。”张彖笑答:“君辈倚杨右相如泰山,吾以为冰山耳!若皎日既出,君......
发布时间:2020.08.24
温造、殿中侍御史崔蠡弹劾义成军节度使李听。 单独弹与联名弹 唐代对大部分罪案的弹劾是由御史个人单独进行的,但有时也由御史联名弹劾。如唐玄宗时,御史大夫崔隐甫与御史中丞李林甫、宇文融联名弹劾右丞相兼中书令张说“引术士占星,徇私僭侈,受纳贿赂”,玄宗因此停张说兼中书令之职。到唐朝......
发布时间:2018.08.15
了客家人不忘祖先、牢记历史的文化特征。 南迁客家人只要一看到门匾上的四个大字,就知道这家人姓什么,如张姓的“金鉴流芳”(唐代张九龄曾向唐玄宗进《千秋金鉴录》),李姓的“太白遗风”(唐代大诗人李白字太白)等。 每一块客家门匾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有的门匾以姓氏来源为题词,如“......
发布时间:2018.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