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4条 用时0.016秒
支持“三年之丧”的礼制。孔子与弟子宰我关于“三年之丧”展开讨论,孔子说:“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孔子认为为父母守孝三年,是天下通行的丧期,也为此斥责宰我“不仁”,由此可见孔子对父母事死之礼的高度重视。在孔子看来,“孝”并非无条件的退让、顺从、隐忍,如果子女明知父母违背了礼仪......
发布时间:2024.11.12
过10人。亲戚动客范围原则上为直系亲属、三代以内旁系亲属及近姻亲。乡亲吊唁不收礼金。 2、简化丧礼程序,提倡遗体告别、火化、安葬并行,提倡丧期不超过3天。 3、不得在主街道搭设灵棚。 4、不聘请乐队、喇叭仪威、歌舞班,提倡播放哀乐。 5、酒席提倡合理适度消费,不盲目攀比。各村......
发布时间:2019.11.04
房彦谦15岁过继给叔叔房子贞,侍奉继母超过亲生母亲,后为继母守丧5天不进食;“遇期功之戚,必蔬食终礼,宗从取则焉。”这话的意思是,遇到亲戚的丧期,必定以粗米、草菜为食,尽到礼节,宗族中的人都以他为榜样。 由此可见,房玄龄的父亲,这个从小就没爹孩子,未成年就以学习成绩和坚守孝道闻名......
发布时间:2017.08.02
坚定不移地推行仁政,直到去世。据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滕县志》记载,滕文公死后,埋葬的日子已确定,天下起了罕见的大雨雪,群臣都要求拖延丧期,太子不同意,群臣以古论今,反复劝说太子“而抚社稷”,所以感动了上天下起了大雨雪,推迟日期符合天意和文公的意愿。孟子听说滕文公去世,悲痛万......
发布时间:2015.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