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委1号文件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强国的重要论述,立足全省现代农业强县创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积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农业农村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02亿元,增长3.8%,高于枣庄市0.1个百分点。滕州获评山东省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秀美荆河示范区入选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创建名单。
一、守好农业“基本盘”,夯实粮食重要农产品保障根基。一是坚决守牢粮食安全。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03.3万亩,今年76万亩小麦喜获丰收,平均达585公斤/亩,总产约44.5万吨。在全省粮油作物高产竞赛小麦季实打测产中,级索镇级索村小麦最高单产832.62公斤,位列全省第三名。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2.8万亩,滕州列入2023年全国玉米单产提升示范县,是山东省唯一入选的项目县,获批中央补助资金3000万元。二是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全力推进马铃薯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建成运行布瑞克马铃薯交易平台,“滕州马铃薯”获评首批好品山东品牌,荣获第22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今年48万亩春马铃薯单价亩效益创历史新高,平均亩产4000公斤,产值达74.88亿元,增长116.7%。三是加快提升畜禽养殖业。抓牢生猪、肉鸡两大主导产业,累计建成省级以上健康养殖示范场25处,春藤牧业3000万只肉鸡、佳旺食品20万头生猪屠宰项目投产达效,年出栏生猪30万头以上,肉鸡养殖规模化率达90%以上,龙振农牧获评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今年一季度,牧业产值增长4.5%,渔业产值增长1.5%。
二、打好产业“组合拳”,加快乡村产业提档升级。一是抓设施农业促高效。一批高质高效农业项目快速推进,新签约高质高效农业项目6个,60个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已开工建设51个,完成投资16.89亿,占年度投资计划的33.67%,30万平方米的信华新格林智慧农业产业园项目进展顺利,3万平方米的云尚善品智慧农业产业园项目一期建成投产。二是抓农产品加工补链条。加快扶持中小型农业企业“规下转规上”,新开工50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13个,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1个,总数达到88家,总营收43.7亿元,同比增长18.8%。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制定“一企一策”发展路径,重点对12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和43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大帮促,一季度新增高质高效农业产业链企业1家,全市高质高效农业产业链企业共78家,营业收入23.8亿元,同比增长13.3%。三是抓农业科技强支撑。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建成10万亩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和赵振东院士工作站,入选全省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加快农机装备和智慧农业深度融合,推荐大兴农业、其祥马铃薯专业合作社2个基地认证市级以上智慧农业应用基地。大力发展“互联网+农机作业”,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8.2%。四是抓农产品品牌强安全。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坚持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今年组织申报枣庄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3个,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个,企业品牌4个,特色农产品优势区4个,累计认证“三品一标”242个,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1个、省级4个。
三、绘好乡村“和美画”,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一是加快和美乡村建设。督导镇街完成2022年度14个枣庄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任务,调研确定创建2023年度4个省级、26个枣庄市级和美乡村示范村。二是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完成农村户厕改造73户,二次生物发酵池1座,改造或新建分类垃圾房(亭)113处,建成分类宣教基地19个,建成有害垃圾暂存中心6处,镇村600余吨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三是启动“两区”示范创建。下发了《滕州市“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创建工作方案》,建设滨湖镇“微湖渔家”、东郭镇“荆泉流金”、级索镇“秀美荆河”、姜屯镇“古滕善乡”、龙阳镇“龙湖月色”、西岗镇“九龙湾湿地”6个枣庄市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和柴胡店镇“薛河梨乡”、大坞镇“凫山菜乡”、官桥镇“北辛之旅”、界河镇“富美薯乡”、南沙河镇“活力漷河”、张汪镇“古薛枫韵”6个枣庄市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
四、下好农村“改革棋”,创新引领释放三农活力。一是强化三资管理。召开全市村居集体“三资”管理系统培训会议,东郭、西岗、荆河街道等7个镇街已上线使用,同步开发启用滕州市农村集体“三资”阳光公开微信小程序,实现村级财务全面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开展土地承包服务。完成各级转办、群众来访涉及土地承包经营权事项15起,及时化解土地承包经营矛盾纠纷,有效化解率100%。三是加快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滕州市级示范申报及枣庄市级以上示范主体监测,2023年新认定滕州市级合作社示范社12家,滕州市级家庭农场示范场21家。累计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省级17家,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1家、省级27家,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场1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