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医疗保障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待遇保障全面夯实,支付改革全面推进,基金监管全面强化,医药管理全面增效,经办服务全面提质,人民群众医保获得感、满意度进一步增强。
一、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稳步提升待遇保障水平。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办好医保惠民实事,有效提升群众满意度。一是严格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居民医保执行“最低缴费标准”,困难群众个人缴费全额财政补助;居民普通门诊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专项保障报销比例由60%提高到70%;居民大病保险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90元,大病保险支付限额提高到40万元。二是积极推动带量采购常态化。持续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落地实施,目前我市已落地实施药品共计427种,平均降价50%以上;医用耗材集采11批20类,平均降价70%以上,其中膝关节平均价格从3.2万元下降至2468元,患者正式告别“万元时代”。三是兜牢兜实医保民生底线。按照“依托镇街、就近申报”原则,加大医疗救助工作力度,确保应救尽救。今年以来,累计医疗救助20283人次,救助金额998.36万元;围绕“减证便民、优化审批”目标,将全部慢特病准入业务前移至二级及以上定点医院,实现参保群众不出医院随时申请、快速办结、当日享受,今年以来,累计准入门诊慢特病8173人次。
二、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推进医保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改革创新、流程再造、信息化建设工程,助力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持续深化支付方式改革。全市41家定点医院实施DRG(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支付方式改革,实施11个基层病组DRG付费同城同病同价。2023年1—6月,我市住院次均费用降至6000元,同比降低325元;次均住院个人负担额降至2074元,同比降低266元,次均住院费用、个人负担额均为枣庄市最低。二是加快推进流程再造。省内就医费用直接联网结算,跨省就医自助备案,免证明材料、免经办审核、即时开通、即时享受;在市中心人民医院推行床旁“一站式”医保结算,患者在护士站即可完成医保结算手续,平均结算时间减少到3—5分钟。落实生育医疗费联网结算,市中心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实现生育医疗费报销“零跑腿”。三是大力推进医保信息化建设。全力做好医保电子凭证挂号、就诊、支付全流程使用工作,5家医疗机构完成移动支付改造,9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完成处方流转平台上线,39家医药公司500余家门店进行医保专网搭建工作,持续丰富医保信息化服务场景。
三、以便民利企为目标,全面优化医保服务环境。紧紧围绕发展大局,规范窗口、健全网络、优化服务,助推医保服务提质增效。一是多措并举,做优经办窗口服务。医保大厅全面推行“综合柜员制”,推出“潮汐窗口”,实行“刷脸”办理,提升办事效率,打造高效服务。设置老年窗口、军人优先窗口、全省通办、跨省通办窗口,提供全程帮办代办服务。二是经办前移,做实站点医保服务。21个镇街均成立医疗保障办公室,设立医保经办窗口,将参保登记、异地就医等5大类16项业务下沉到镇街和各医院,方便群众就近办理医保业务。在医院、企业、高校、村居建设医保服务站点360个,建立工作制度、规范办事流程,打造示范窗口,进一步延伸医保服务网络。三是创新模式,做细暖心医保服务。出台《医保经办服务首问负责制实施细则》,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及时推出“午间不断档·全年不打烊”模式,创新实施窗口“五心”服务,累计收到锦旗6面、感谢信15封,2人被市委宣传部推荐参与“山东好人”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