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围绕“化机锂医数”五大主导产业,重点引进强链延链项目,整合升级项目,持续对接纤纳光电、隆基绿能和京澄玻璃等头部企业,全力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向高端攀升,推动招商引资工作提质增效。
我市围绕头部企业抓招引,坚定不移以链式思维精准招商,“抱龙头、傍强企”,主动“借船出海、借梯上楼”,以“大商”招“大商”,在产业头部企业招引和基地龙头项目落户上实现新突破。深化沿链导向促集聚,全面加强产业研究,加快完善重点产业链招商图谱,深入了解企业上下游配套产品及需求,挂图作战、精准招商。把兖矿鲁化、联泓新科、威达重工、中材锂膜、益康药业、华中数控等纳税贡献度潜力大、产业代表性强的企业作为重点对象,围绕企业现有产业链条的缺失环节进行补充式招商,着力吸引链上企业落户。依托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鲁南化工园区等产业发展平台载体,着力招引高端产业项目向园区集聚,深入推进总投资60亿元的欣旺达电池回收及储能PACK集成、总投资20亿元的金汇能负极材料等一批高端优质项目入园落地。针对已签约未开工项目精准把脉,找准问题症结,精准施策,对项目用地指标、地面附着物清理、迁改线等基础工作内容提前谋划部署,全面提升签约项目落地建设速度。
我市突出方式创新拓渠道,综合运用“云招商”“小分队招商”“节会招商”“以企招商”“中介招商”“基金招商”等多种招商方式,不断拓宽招商渠道。强化考核督导保落实,不断优化招商引资工作考核体系,每周调度项目线索收集、外出招商情况,每月组织人员到项目现场开展督导调研,建立项目跟踪推进工作台账,对项目线索收集、签约落地、建设投产情况定期进行通报。深入贯彻落实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理念,针对重大产业项目实行高位推进、特事特办,全面提高项目建设签约转化率、开工达产率,在全市形成“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浓厚氛围。
为给企业提供最贴心的服务、最暖心的环境,我市优化提升服务水平,扎实推行“专班专抓”项目推进机制,督促引导各产业招商专班、各部门招商专班强化队伍建设,做到专职专用,落实专班精准服务,实现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跟到底。依托“两枣”平台,深入践行“企呼政应、接诉即办”等服务工作机制,紧盯企业需求,实施“一企一策”“一事一议”,不断优化招商引资项目要素保障、政策保障等方面服务,全力为企业解决各方面诉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好各类企业上项目、谋发展的积极性。建立项目信息联动制度,广泛收集招商项目信息,搭建信息联动平台,形成项目信息收集、筛选、传递、跟踪全过程畅通的工作机制。
(刘林昊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