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是推动我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脊梁”。一张张城市名片折射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奋进足迹——连续3年蝉联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入选全国综合实力、制造业、投资潜力、科技创新等10个“全国百强县”和全省工业、文旅、康养、现代流通、民营经济、建筑业5个“山东省十强县”,获评全国第二批创新型县、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落实枣庄市“强工兴产、转型突围”和工业倍增计划部署要求,锚定工业倍增目标任务,大力实施“强工兴产、项目突破”四年攻坚行动,加快“班墨故里、现代滕州”强势崛起,进一步展现“鲁南第一县”的雄风。今年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10.56亿元、增长4.7%,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79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
打好“主动仗”
主导产业挑大梁
主导产业是工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所在。
3月28日,在鲁化己内酰胺产业链配套节能减碳一体化工程项目建设现场,各种机械马达轰鸣,建设场面热火朝天,施工人员加紧安装设备,现场一派忙碌景象。该项目总投资26.7亿元,主要建设3000吨/日OMB粉煤气化炉,配套建设变换、气体净化、合成、废气湿法制酸、液体二氧化碳等装置,为现有己内酰胺装置提供原材料,实现产业链的扩能、提质、降耗、减碳,保障产业链自主可控、稳定高效,为后续百万吨尼龙产业链项目实施奠定基础。项目投产达效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利润总额2.5亿元。这是我市充分发挥链主企业聚链作用,延伸产业链条,推动高端化工产业实现集聚化、规模化发展的成功典范。
在滕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材锂膜动力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高科技、智能化的生产线,让人眼前一亮。这条世界上单线产能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隔膜生产线,补齐了锂电产业链条的关键一环,为打造全国重要的锂电产业基地、擦亮中国北方“锂电之都”城市名片提供了有力支持。
如今,一个个项目建设“拉弓满弦”,一项项工业产业“拔节生长”,挺起滕州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脊梁”。为千方百计促进工业经济做大做强,今年,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强工兴产、项目突破”攻坚行动暨实施工业倍增动员大会,启动“强工兴产、项目突破”四年攻坚行动,为全面开创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明方向、定路径、聚合力。出台《关于开展“强工兴产、项目突破”四年攻坚行动的实施意见》《工业倍增计划实施方案》等文件,持续加大双招双引和项目建设力度,确定重点发展“化机锂医数”五大产业,建立工作专班、明确工作制度,全力招引建设一批重大项目,优化提升产业能级,持续膨胀壮大经济总量,实现“一年全面起势、二年初见成效、三年取得突破、四年塑成优势”的攻坚目标。
按下“快进键”
下好招商“先手棋”
这是一份令人振奋的成绩单:今年一季度,全市新招引过亿元项目46个,其中过10亿元项目9个,过50亿元项目4个,过百亿元项目1个;新开工过亿元项目33个,其中过10亿元项目3个,过50亿元项目1个,实现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开门红”。
沉甸甸的数字背后,显示出我市创新招数抓招商,推动项目数量、体量、质量再攀新高的信心决心。我市突出招大引强,在“强链”上激活新引擎。勇于和央企、500强、上市公司、行业“专精特新”等龙头、核心企业“攀亲戚”“结对子”,树牢“抓大、抓优、抓高、抓强”的招商方向,实现借梯登高。依靠兖矿鲁化、腾达不锈钢、北玻院复合材料、威达重工等本地标杆企业、重点企业,以“大商”招“大商”,重点推进总投资100亿元的环保集团高端数控机床环保生态链等项目签约落地,推动招商链与产业链有机融合。聚焦“化机锂医数”五大主导产业,加快构建“集群成链”产业格局,发挥五大主导产业、各级各部门招商专班的专项专业专抓作用,深耕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招商区域,积极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商会人士、企业家沟通联系,带着感情、带着意向、带着需求,登门拜访,寻求合作。
挂好“升级挡”
唱好服务“重头戏”
4月22日,滕州优化营商环境治理教育馆启用暨“三卡”发放仪式举行,现场为规模以上企业、在建重点项目负责人发放监督卡,为中小微企业负责人发放联系卡,为优化营商环境职能部门发放提醒卡,以行之有效的监督助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护航优化营商环境监督卡、联系卡、提醒卡“三卡”的发放,为我市“亲清政商”搭建了优良的沟通桥梁。“护航优化营商环境监督卡,搭建起与企业双向交流、零距离沟通的‘绿色通道’,让政企权责更透明、问题可追溯,对我们民营企业来说形成了一种保护,体现了政企亲清的关系。”市嘉誉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民在收到市纪委监委发放的护航优化营商环境监督卡后点赞道。
优良的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更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营商环境作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地域特色文化来塑造,组织开展“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探索建立“企呼政应、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千方百计加大助企、惠企、稳企力度,全力打造更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更加开放包容的市场环境、更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更加亲清和谐的政商环境,推动营商环境持续向好、不断优化。今年,我市先后获评“中国投资环境质量十佳县市”“全国城市营商环境创新县”等荣誉称号。
(李卉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