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是撬动产业发展的“杠杆”,也是推动项目建设的“源头活水”。拉动经济增长、推动转型升级、促进结构优化,必须创新投融资模式,拓宽投融资渠道,切实将稳健的投资政策、金融政策落细落实,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创新投融资方式,下活投融资这盘棋,打好投融资攻坚战,以高效精准投融资,助力“强工兴产、项目突破”。
投资一头连着需求、一头连着供给。投资的带动性强、关联度高,不仅是消费的重要变量,也是供给的重要内容,对于稳定经济运行和激发内生动力、促进转型升级都具有重要意义。投融资要撬动“大资本”。当前,国家货币政策持续宽松,市场主体发展信心足、活力强,对资金的需求也日趋增长。在此情况下,谁的投融资环境好,谁就会得到市场主体尤其是实体企业的青睐。吸引更多金融资本来滕投资,必须要抓住发展机遇,深入研究发展大势,提升政策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要建立长效对接机制和高效合作平台,加强项目策划,推动政银企三方高效对接,开创携手共进多赢局面。要放大财政和国资两大平台作用,支持市属优良资产注入国企,实现“资产-资本-资产”滚动式发展,加快国资膨胀规模,进一步增强投融资能力,确保每年的融资规模不断攀升。要加快搭建专业化平台,成立专业性企业,加强与政策性银行、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合作,做实做大投融资项目,推动投资规模实现新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完善扩大投资机制,拓展有效投资空间,适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当前,针对投资领域的薄弱环节、不平衡因素,要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着力提高投资效率,促进投资规模合理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增强投资增长后劲。要充分发挥产业基金效力,探索建立“一集群一基金”模式,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向产业发展重点领域。要持续深化金融服务改革,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采取降低贷款利率、提高纯信用贷款比例、创新金融服务等方式,满足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
项目投融资是稳增长和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是“强工兴产、项目突破”的重要抓手。要进一步完善优化项目尤其是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的顶层设计,科学谋划,精准定位,深入研究论证,切实提升项目可行性。要聚焦重点产业、重点行业,充分利用各级科技创新等专项支持政策,巩固发展优势,将现有项目内涵做深、产品做优、品牌做响,提高市场价值和市场号召力。要广开投融资渠道,创新投融资模式,引导撬动社会资本的“源头活水”流向工业项目,保障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培育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动能。